- 基本解释
(1).献上功绩;报功。《诗·鲁颂·泮水》:“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孔颖达 疏:“唯在泮宫之内献其战功而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巡丁捧了罈子,到师爷那里去献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种东西﹞凡有可以欺凌的,他总想欺凌一下,也带些……可以献功得利的野心。”
(2).谓在冬祭时奉献谷、帛等。《周礼·天官·内宰》:“佐后而受献功者。” 郑玄 注:“献功者,九御之属。 郑司农 云:‘蒸而献功。’” 贾公彦 疏:“谓内宰佐助后而受女御等献丝枲之功、布帛等。”《国语·鲁语下》:“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社而赋事,蒸而献功。” 韦昭 注:“冬祭曰蒸,蒸而献五穀、布帛之属。”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公共利益或共同目标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
- 详细解释
- 献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公共利益或共同目标而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强调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
- 使用场景
- 献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公共事务、国家利益或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人。它可以用来表扬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公务员、科学家、教师等。
- 故事起源
- 献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石勒的将军,他在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但他并不善于言辞。有一天,石勒的上司给他颁发了一个勇敢奋战的奖章,上面写着“献功”两个字。石勒看到这两个字后非常感动,他明白这个奖章是对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鼓励。从此以后,“献功”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 词语结构
- 献功由两个汉字组成,献和功。献指奉献,表达了个人为集体利益而奉献的意义;功指功劳,表示个人为集体做出的贡献。
- 例句
- 1. 他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社区的发展献功。2. 这个科学家为人类的健康献功,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献身”这个词相类比来记忆献功这个成语。献身和献功都强调了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奉献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献功相关的成语,如“献身国家”、“献身科学”等。还可以了解一些有关公益事业、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献功,少用塑料袋。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为提高学校的文明程度献功,不乱扔垃圾。3. 高中生:大家一起为社会的进步献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