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一种鱼栅。外荡养鱼常用竹片编成竹帘,用固定在水底的竹桩夹住,防止逃鱼,并装有箔门,便于船舶通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替政府运木、竹,扎竹箔捕鱼。”
- 基本含义
- 指对人的评价或批评,含有讽刺、讥讽的意味。
- 详细解释
- 竹箔是竹子制成的薄片,用于覆盖食物或其他物品。这个成语比喻言辞尖锐、尖刻,像竹箔一样刺人。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批评或评价具有讽刺、讥讽的意味。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辞尖锐、刻薄,或者形容某人的评论带有讽刺意味。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杨炯有关。杨炯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批评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由于他的批评尖锐,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厌恶。后来,杨炯被流放到一个荒凉的地方,没有人与他交往。他只能用竹箔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因此,竹箔成为了形容他尖锐、刻薄的批评的代名词。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 例句
- 1. 他的评论真是竹箔一样,刺人透了。2. 她的批评总是带有竹箔的味道,让人很不舒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竹箔想象成一张薄薄的纸,用来覆盖食物。当我们听到这个成语时,可以想象对方的批评或评价就像竹箔一样刺人,尖锐而刻薄。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竹子相关的成语,如竹报平安、竹马之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话真是竹箔一样刺耳。2. 初中生:老师的批评总是带有竹箔的味道,让人很不舒服。3. 高中生:他的评论真是竹箔一样,尖锐而刻薄。4. 大学生:这篇文章的批评真是竹箔一样,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