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干渴。 唐 元稹 《梦井》诗:“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这口枯渴,热烘烘面皮上浑如火燎。” 鲁迅 《野草·一觉》:“草木在旱干的沙漠中间,拼命伸长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泉,来造成碧绿的林莽,自然是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劳枯渴的旅人,一见就怡然觉得遇到了暂时息肩之所。”
(2).形容穷困拮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果然一个道者,领了 轩辕翁 之命,送一挑米一贯钱到 自实 家来。 自实 枯渴之际,只得受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渴望或非常需要。
- 详细解释
- 枯渴由两个汉字组成,枯指干燥、干旱,渴指口渴、饥渴。枯渴形容人的渴望或需要达到了极点,就像干旱的土地迫切需要雨水一样。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望或需要非常迫切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求、对成功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等。
- 故事起源
- 枯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居住在河北平津地区的平津侯,因为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洪水的侵袭。平津侯为了解决洪水问题,日夜思索,苦苦寻求解决办法,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他的渴望解决洪水问题的心情就如同干旱的土地迫切需要雨水一样,因此人们形容他的渴望为“枯渴”。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形容词构成,形容词之间没有连词。
- 例句
- 1. 他对学习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枯渴的地步。2. 她对旅行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枯渴的地步。3. 小明对获得冠军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枯渴的地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干旱的土地需要雨水的形象进行联想,将枯渴与迫切渴望的情感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渴望、追求相关的成语,如渴求成就、饥渴难耐等,可以拓展对该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暑假的到来枯渴已久。2. 初中生:他对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枯渴的地步。3. 高中生:她对被名校录取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枯渴的地步。4. 大学生:我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枯渴的地步。5. 成年人:他对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枯渴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