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扬他人的善举或正直行为,以及表达对美德的赞赏。
- 例句
- 1. 他的善行被大家所称道,真是昭丘之德。2. 这位老人多年来默默无闻,为社区付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昭丘。3. 他的正直行为在公司里广为传颂,成为了昭丘。
- 基本含义
- 指明德扬名,表彰美好行为。
- 基本解释
亦作“ 昭邱 ”。 春秋 楚昭王 墓。在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南。《文选·王粲<登楼赋>》:“北弥 陶牧 ,西接 昭丘 。” 李善 注引《荆州图记》:“ 当阳 东南七十里,有 楚昭王 墓,登楼则见,所谓 昭丘 。” 南朝 齐 谢朓 《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昭邱 松檟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其他故事,如《季札与独角鹿》等,以及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帮助了同学找回丢失的钱包,真是昭丘之德。2. 初中生:她在班级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了很多,值得昭丘。3. 高中生:他坚持正义,不畏权势,成为了社会上的一面旗帜,真是昭丘之士。
- 故事起源
- 昭丘故事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具体的故事内容根据不同版本有所差异,但都强调了季札的仁义之举和美德得到表彰的情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昭丘”与“表彰美德”联系起来,想象季札放生小鹿的善举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场景,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昭丘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昭”为动词,意为“表彰”;“丘”为名词,指代昭丘山。
- 详细解释
- 昭丘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官员叫季札,他在昭丘山上发现了一头被猎人抓住的小鹿。季札觉得小鹿可怜,便将其放生。后来,这只小鹿长大成为一只雄鹿,独角上长有一颗明珠。季札的仁义之举被人们传颂,成为了昭丘的典故。因此,“昭丘”成语形容人们表彰美好行为,扬名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