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除书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不读书或没有学问,强调缺乏知识造成的无知和愚昧。
- 例句
- 1. 他整天除书,一点都不关心其他事情。2. 这个人除书,一无所知,真是可怜。
- 基本含义
- 除去书籍或知识,指不读书或没有学问。
- 基本解释
(1).拜官授职的文书。 唐 韦应物 《始治尚书郎别善福精舍》诗:“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宋 陆游 《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领冲佑邻里来贺谢以长句》诗:“緑章封事彻虚皇,黄纸除书降野堂。”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诗:“天上除书恩主眷,风前残烛老亲年。”
(2).选任官员的花名册。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其以举授之由,各载除书之内。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褒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 延伸学习
- 除书的反义词是“好书”,表示读书或学问丰富。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读书和学问相关的成语,例如“好学若饥,不读书则嗜食”,意思是学习应该像饥饿一样迫切,不读书就像没有食物一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从来不看书,真是个除书的人。2. 初中生:她除书一无所知,在班里成绩一直不好。3. 高中生:他除书,却喜欢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4. 大学生:我们大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成为除书的人。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他在《进学解》中提到了“除书”一词,用来形容不读书或没有学问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除书”想象成一个人用手把书从书架上拿下来,然后把书扔掉。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除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除”表示除去,去掉,而“书”指的是书籍或知识。
- 详细解释
- 除书一词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夫学问之道,若除书不读,如除木不雕,如除地不耕,如除水不渔。”意思是说,学问的修养就像木雕需要木材,农田需要耕种,渔民需要水一样,没有书籍的学习就无法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