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檐石的词语解释
檐石的意思
拼音:yán shí    注音:ㄧㄢˊ ㄕㄧˊ
基本解释

屋檐下的石板。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八:“窗外的雨,正以一种倾盆的气势,猛烈地下着。簷角边的水溜,在簷石上敲击出一种清脆的响声。如像有什么东西在不断破裂。”
指一担粮食。言粮少。《后汉书·吴祐传》:“﹝ 祐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檐石之储,常空於私室。”《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刘毅 家无檐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

基本含义
檐石是指古代建筑物屋檐下的石头,比喻经久不衰的事物或者代表传统的象征物。
详细解释
檐石是古代建筑物屋檐下的石头,用来支撑屋檐和保护墙体。成语“檐石”比喻经久不衰的事物或者代表传统的象征物,表示某种事物的根基或者象征性的存在。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的根基稳固、历久弥新,或者表示某种事物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联系。
故事起源
成语“檐石”源于古代建筑中檐石的作用。古代建筑中,檐石是屋檐下的一种石头,起到支撑屋檐和保护墙体的作用。由于檐石的重要性,人们将其比喻为经久不衰的事物或者代表传统的象征物。
词语结构
成语“檐石”的结构是“檐”和“石”两个词组合而成,采用主谓结构,没有修饰成分。
例句
1. 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的檐石,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他的家族是这个村子的檐石,代代传承着传统的价值观念。3. 这个古老的庙宇是这座城市的檐石,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檐石的形象联系来记忆成语的含义。想象檐石作为建筑物的根基,代表着稳固和传统,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成语,如“根深蒂固”、“世代相传”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祖宗是我们家族的檐石,我们要传承他们的优良传统。2. 初中生:这座古老的城楼是这个城市的檐石,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3. 高中生:这篇文章是中国文学的檐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0)
诗文中出现“檐石”的诗词

秋霖即事联句三十韵

萧索穷秋月,苍茫苦雨天。

泄云生栋上,行潦入庭前。

苔色侵三径,波声想五弦。

井蛙争入户,辙鲋乱归泉。

高㙧愁晨坐,空阶警夜眠。

鹤鸣犹未已,蚁穴亦频迁。

散漫疏还密,空濛断复连。

竹沾青玉润,荷滴白珠圆。

地湿灰蛾灭,池添水马怜。

有苗沾霢霂,无月弄潺湲。

篱菊潜开秀,园蔬已罢鲜。

断行随雁翅,孤啸耸鸢肩。

桥柱黏黄菌,墙衣点绿钱。

草荒行药路,沙泛钓鱼船。

长者车犹阻,高人榻且悬。

金乌何日见,玉爵几时传。

近井桐先落,当檐石欲穿。

趋风诚有恋,披雾邈无缘。

廪米陈生醭,庖薪湿起烟。

鸣鸡潜报晓,急景暗彫年。

盖洒高松上,丝繁细柳边。

拂丛时起蝶,堕叶乍惊蝉。

巾角皆争垫,裙裾别似湔。

人多蒙翠被,马尽著连乾。

好客无来者,贫家但悄然。

湿泥印鹤迹,漏壁络蜗涎。

蚊聚雷侵室,鸥翻浪满川。

上楼愁羃羃,绕舍厌溅溅。

律候今秋矣,欢娱久旷焉。

但令高兴在,晴后奉周旋。

(0)

抚琴吟

黄麝堆槃卢橘烂,茜雾飘檐石榴绽。

酒樽卧拥苔气深,楼阁江城水云漫。

暗风入帏凉切肌,香篝小爇添罗衣。

游丝不系燕魂重,湿烟能压箫声低。

孤灯昨夕梦天海,络岛银蟾动明采。

射屏莺睇露光湔,腻簟龙膏玉痕改。

乱蛙语夕池波深,香萍贴上幺荷心。

无聊醉抚新弦瑟,暗翠横墙竹作岑。

(0)

大涤洞天留题

好风吹我来洞天,云山九折相回旋。

苍虬绾结锁清润,翠蛟飞舞鸣潺湲。

一从大涤豁心目,披蒙蹑径登来贤。

栖真亭结翠微顶,临风一啸卑尘寰。

凤鸣晓霭群籁息,龙眠夜月山云连。

双台叠翠锁空洞,危峰屹柱崭苍烟。

金堂玉室亘万古,兰林蕙帐馀千年。

三更雨滴傍檐石,六月秋生飞玉泉。

瀹泉烹玉隽馀味,但觉两腋如飞仙。

(0)

近山亭

亭傍青山山傍人,乌台风致敢谁亲。

檐石怪看将舞,叠砌梅欹恰放春。

挥翰动惊云务拥,入怀常觉画图亲。

虺蛇诛灭惟修竹,洗尽繁枝着数根。

(0)

别性空禅师

积翠迸一瀑,红霞碧雾开。

方寻此境去,莫问几时回。

荡桨入檐石,思诗闻早雷。

唯师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0)

和颜长官百咏·其八山居

种药千畦手自锄,年来渐喜识人疏。

等闲旋点黄金卖,莫讶家无檐石储。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