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挂起秤。《淮南子·说林训》:“循绳而斲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
(2).即天平。 唐 刘禹锡 《相和歌辞·贾客词》:“心计析秋毫,捶鉤侔悬衡。”参见“ 天平 ”。
(3).谓轻重相等,势均力敌。 五代 齐己 《酬西蜀广济大师兄见寄》诗:“ 楚 外已甘推絶唱, 蜀 中谁敢共悬衡。”
(4).公布法度。《汉书·邹阳传》:“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言其悬法度於其上也。”
(5).指对法度的严格执行。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制》:“端慎严恪,夙夜在公,按度悬衡,守而不失。”
(6).比喻一统。 清 姚鼐 《咏古》:“ 秦皇 服 胡 越 ,六合归悬衡。”
- 基本含义
- 指在两种或多种矛盾的力量、因素或情况之间保持平衡。
- 详细解释
- 悬衡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在相互对立或矛盾的力量、因素或情况之间保持平衡的状态。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均衡。
- 使用场景
- 悬衡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情况,比如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或者形容一个公司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它也可以用来形容物体在力量的作用下保持平衡,比如形容一个杆子在两端的力量相等时保持平衡。
- 故事起源
- 悬衡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中国。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仪的将军,他非常善于用兵,战功卓著。有一次,他率领军队攻打敌方的城池,在城墙上放了一根长杆,杆的一端有一个重物,另一端没有。敌方的将领看到后,觉得这个杆子很奇怪,就派人去问张仪是怎么回事。张仪回答说,这根杆子是为了测试城墙的坚固程度。如果城墙坚固,杆子就会保持平衡;如果城墙不坚固,杆子就会倒下。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为了悬衡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悬衡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悬”和“衡”。
- 例句
- 1. 他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悬衡得很好。2. 这个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悬衡社会责任。3. 这个杆子在两端的力量相等时能够保持悬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悬衡这个成语与一个人在走钢丝时的形象联想起来,因为走钢丝需要保持平衡,所以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均衡。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关于悬衡这个成语的知识,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诗词或者故事书。也可以尝试用悬衡这个成语来写一篇短文或者创作一首诗歌,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和玩游戏之间要悬衡,不能只顾玩。2. 初中生:学习和兴趣爱好之间的悬衡是一个挑战。3. 高中生:在备考和社交活动之间要找到悬衡点,才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学业和兼职工作之间要保持悬衡,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积累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