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博辨的词语解释
博辨的意思
拼音:bó biàn    注音:ㄅㄛˊ ㄅㄧㄢˋ
使用场景
博辨常用于教育和学习领域,用来鼓励人们广泛学习,辨别真伪。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广泛积累知识,辨别真假。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博辨,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2. 博辨是学习的基本功,只有广泛学习,辨别真伪,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
基本含义
广泛学习,辨别真伪
基本解释

见“ 博辩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博辨相关的成语,如博学多才、辨证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像郑庄公一样博辨。2. 初中生:只有通过博辨,我们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3. 高中生:博辨是学习的基本功,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注重博辨,培养批判思维能力。5. 成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博辨都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故事起源
博辨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郑庄公的大臣,他非常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他经常到别的国家去学习,和其他国家的学者交流。他的学问渊博,能够辨别真伪,因此被人们称为“博辨郑庄公”。后来,“博辨”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广泛学习,辨别真伪。
记忆技巧
可以将博辨的发音“bó biàn”与“拨鞭”相联想,想象一个学者用鞭子拨动书本,广泛学习、辨别真伪的场景。
词语结构
博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详细解释
博指广泛学习,辨指辨别真伪。博辨意为广泛学习,辨别真伪。它强调了学习的广度和辨别的准确性,是指通过广泛学习和辨别,来获取真正的知识和信息。
(0)
诗文中出现“博辨”的诗词

贺陶澍60寿联

海涵地负之才,文章博辨,议论雄伟;

春温秋肃之政,动用县解,静专直方。

(0)

赠章实斋国博

章公得天秉,赢绌迥殊众。

岂乏美好人,此中或空洞。

君貌颇不扬,往往遭俗弄。

王氏鼻独齇,许丞听何重。

话仿仲车画,书如洛下讽。

又常患头风,无檄堪愈痛。

况乃面有瘢,谁将玉璏砻。

五官半虚设,中宰独妙用。

试以手为口,讲学求折衷。

有如遇然明,一语辄奇中。

古来记载家,庋置可充栋。

歧路互出入,乱丝鲜穿综。

散然体例纷,聚以是非讼。

孰持明月光,一为扫积霿。

赖君雅博辨,书出世争诵。

笔有雷霆声,匉訇止市閧。

续鉴追温公,选文驳萧统。

乃知貌取人,山鸡误为凤。

武城非子羽,谁与子游共。

感君惠然来,公暇当过从。

(0)

常州感慈邦老相遇甚款聊复申叙

十年不相见,一见情愈亲。

执手语半塞,但觉频沾巾。

别来事多矣,未易咫尺论。

感君冒雨归,知君意弥敦。

邀我过其庐,灯火如春深。

金碧炫境界,恍然惊一新。

为我时置浴,仍为加柈飧。

止我腹中饥,振我衣上尘。

何劳强剪纸,已复收断魂。

漆炉接膝坐,软语尤殷勤。

闵我忧患馀,漂泊才此身。

劝我葬且居,生死相与邻。

清晨陟高座,四众如云屯。

展转叙契阔,博辨河海翻。

句句不妄发,信矣灵岩孙。

岁暮能几何,缱绻谁我温。

非君美无度,泾渭那更分。

相期在来日,击节徒谆谆。

(0)

上巳日观虞世南稧帖因成·其四

於停蓄处有波涛,真比长安薛刻高。

甲乙何须誇博辨,几多优孟效孙敖。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