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过誉常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对某人或某事物过分夸大其优点或能力。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学习、社交等。在工作场合,过誉可以用来提醒同事们不要对某个项目或同事的能力过于乐观。在学习场合,过誉可以用来警示学生不要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以免影响学习的进步。
- 例句
- 1. 他的演讲被过誉为近年来最出色的演讲之一,但实际上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太多的启发。2. 这个产品被过誉为革命性的创新,但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变。
- 基本含义
- 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评价过高,超过了实际情况。
- 基本解释
◎ 过誉 guòyù
[over praise] 过分的称赞,过格的赞赏。对别人的称赞表示客气的话
你太过誉了,实在不敢当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评价相关的成语,如过犹不及、过分、过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的画夸奖得有点过誉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2. 初中生:他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是不要过誉他,因为他也有不足的地方。3. 高中生:有些学生在高考前被过誉为天才,但是他们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 故事起源
- 过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代。当时,有一位名叫杨雄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被誉为天下第一,声名远扬。然而,当时有一位名叫班固的学者对杨雄的文章进行了批评,认为他的作品被过分夸大了。班固说:“杨雄的文章过誉了,他并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从此,过誉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过”字与超过、过分的意思联系起来,而“誉”字可以与评价、声誉联系起来。这样,当你看到这个成语时,就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它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过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过”是动词,表示超过、过分,而“誉”是名词,表示评价、声誉。
- 详细解释
(1).过分称赞。《韩非子·难一》:“故曰: 管仲 有失行, 霄略 有过誉。”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是故同体之人,常患於过誉。” 刘昞 注:“其相誉常失其实也。” 宋 王无咎 《题崔圆传后》:“夫 愈 ( 韩愈 )以文行贤后世,必不轻其言,过誉诸人,其事可信无疑矣。”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对已有恩者不过誉,对已有怨者不贬低。”
(2).用作谦词。 明 冯梦龙 《万事足·衫襟重会》:“ 陈婶婶 ,休得过誉。”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 陈毅 同志如此过誉,今又寄予厚望,只能说是对我的激励、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