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向皇帝上奏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閒”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亮 以 建兴 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 卢龙军 节度使检校尚书左僕射 张直方 抗表,请修入覲之礼。”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是以泣血濡毫,呼天抗表,愿罢万钱之俸,预营五尺之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四》:“﹝ 玄奘 ﹞志游西土,访求异本,以参订焉。以三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
- 基本含义
- 指对抗或反抗权威、压力或不公正的行为。
- 详细解释
- 抗表源自于古代官员向上级报告时,如发现上级有错误或不公正的行为,可以通过上表的方式进行反抗或申诉。因此,抗表成语的含义是指对抗或反抗权威、压力或不公正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抗表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在面对不公正的情况下,敢于站出来反抗或申诉的行为。可以用于表达个人正义感强烈,不畏权威的精神。
- 故事起源
- 抗表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社会,官员向上级报告时,有时会发现上级的错误或不公正行为。为了维护公正和正义,一些勇敢的官员选择抗表,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对。
- 词语结构
- 成语"抗表"的结构是由"抗"和"表"两个字组成,其中"抗"表示反抗,"表"表示报告。
- 例句
- 1. 他敢于抗表,为了维护公正和正义。2. 当时的学生们纷纷抗表,要求取消不公正的政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抗表成语:将"抗"字与反抗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抗议或反抗的场景中。将"表"字与报告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向上级报告不公正的事情。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抗议"、"申诉"、"反抗"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看到有人欺负同学,我勇敢地抗表了。初中生: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一起抗表,要求改变学校的不公平规定。高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抗表了学校对考试成绩的不公正处理。大学生:我们组织了一场抗表活动,要求政府改善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