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长吏的词语解释
长吏的意思
拼音:zhǎng lì    注音:ㄓㄤˇ ㄌㄧˋ
基本解释

◎ 长吏 zhǎnglì
(1) [superior officer in county]∶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皆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
(2) [superior officer]∶称地位较高的官员
悦于长吏。——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详细解释

(1).旧称地位较高的官员。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汉书·景帝纪》:“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长,大也;六百石位大夫。”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2).指州县长官的辅佐。《汉书·百官公卿表》:“﹝县﹞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唐 王维 《送缙云苗太守》诗:“手疏谢明王,腰章为长吏。”《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会稽 长吏闻新太守将到,大发人夫,修治道路。”

基本含义
指在政府中担任高级职务的官员。
使用场景
长吏一词多用于形容政府机构中的高级官员,尤其是那些能力出众、责任重大的官员。可以用于描述在职场、政治或组织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权力的人。
故事起源
长吏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记载。在《左传》中,长吏被用来形容周朝的高级官员,他们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吏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用于形容任何时代的高级官员。
词语结构
长吏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长”和“吏”。
例句
1. 他在政府中担任长吏,负责管理重要的事务。2. 这位长吏以其卓越的能力和领导力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长吏”与“高级官员”这个概念联系起来记忆。将“长”与“高级”联系在一起,将“吏”与“官员”联系在一起,以此帮助记忆长吏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员体系和政府机构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官员的职责和权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后想当一名长吏,为国家做贡献。2. 中学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古代长吏的职责和作用。3. 大学生:政治课上我们讨论了现代社会中的长吏问题,对于他们的职责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0)
诗文中出现“长吏”的诗词

新乐府.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0)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

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

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

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燄作,河棹腾烟柱。

势欲焚昆崙,光弥焮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

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

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

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0)

送缙云苗太守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

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

(0)

三月

三月忽云暮,一年空见春。

不堪垂柳色,似与客愁新。

惨淡时名弃,迂疏长吏嗔。

青江有鸥鸟,怪尔未归人。

(0)

新乐府.捕蝗.刺长吏也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

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

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0)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

南商西洛曾虚署,长吏居民怪不来。

妄语自知当见弃,远人未信本非才。

厌从贫李嘲东阁,懒学谀张缓两腮。

知有四翁遗迹在,山中岂信少人哉。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