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做人原则,能够守信用,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负债务或恩情。也可以用来提醒别人要守信用,履行承诺。
- 例句
- 1. 他一直秉持着“还主”的原则,从不欠人情。2. 在商业交易中,守信用、还主是非常重要的。
- 基本含义
- 指还清债务或偿还恩情。
- 基本解释
(1).惑乱君主。还,通“ 营 ”。《荀子·成相》:“曷为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还读为营。比周营主,谓朋党比周以营惑其主也。”
(2).归还给主人。《南齐书·明帝纪》:“詔省 新林苑 ,先是民地,悉以还主,原责本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其时火逼,诸丐者争为搬挈家资,火息,尽以还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还主”相关的成语,如“债台高筑”、“感恩戴德”等。同时,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礼仪文化的知识,了解中国人重视信用和恩情的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欠别人的恩情,我要做一个懂得“还主”的好孩子。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守信用、不欠债务,要懂得“还主”的道理。3. 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懂得感恩、回报,不忘记“还主”的原则。
- 故事起源
- 成语“还主”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记载。故事中,公子重耳曾因受到了鲁国公子无骨的帮助而得以重返晋国,成为晋文公的继承人。为了感谢公子无骨的恩情,重耳在成为晋国君主后,亲自前往鲁国,将无骨迎回晋国,以还清恩情。这个故事成为了“还主”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还主”成语的发音和基本含义。想象一个人在还清债务或偿还恩情时,站在主人面前,诚恳地说“我还主”。这样的形象和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还”和“主”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 成语“还主”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不可违,大人之言不可不听,圣人之言不可不信。主上之言,君子有所债,有所恩,皆必还之。”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守信还债,偿还恩情的道德准则。因此,“还主”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还清债务或偿还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