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浸润的词语解释
浸润的意思
拼音:jìn rùn    注音:ㄐㄧㄣˋ ㄖㄨㄣˋ
使用场景
浸润一词常用于描述水分渗透到物体中,例如:浸润土壤、浸润衣物等。此外,浸润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思想、观念或情感对人的影响,例如:浸润心灵、浸润思维等。
例句
1. 这块海绵吸水能力很强,可以快速浸润水分。2. 这种新型涂料能够浸润木材,提高防水性能。
基本含义
浸润是指水分或液体渗透进入物体之中。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液体)渐渐渗入。
[构成]
并列式:浸+润
[例句]
一股暖流浸润心田。(作谓语)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水相关的成语,如“泛滥成灾”、“水乳交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刷子把颜料浸润在纸上,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2. 初中生:大雨过后,土地上的小溪迅速浸润了整片田野。3. 高中生:这本书浸润了作者的理念,读后让人深受启发。4. 大学生:这个社会浸润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故事起源
浸润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在古代,人们常用水来浸泡某些物体,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后来,浸润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思想、观念和情感的渗透。
英文翻译

1.(渐渐渗入) soak; infiltrate
2.{医} infiltration

记忆技巧
可以将浸润与海绵吸水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海绵在水中慢慢吸水,就能记住浸润的含义。
词语结构
浸润属于动宾短语,由“浸”和“润”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 浸润 jìnrùn
(1) [soak]∶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
春雨浸润着田野
(2) [calumny]∶也指谗言
(1).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物,有不浸润於泽者,贤君耻之。” 晋 潘岳 《笙赋》:“若乃緜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也。”《隋书·高祖纪下》:“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并生养万物,利益兆人。” 刘半农 《老牛》诗:“只要我车下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
(2).浸染;熏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吟哦讽味,浸润优悠,自四诗之派,以遡三百篇之正,孰谓其无益於世道也哉!” 清 方苞 《书删定<荀子>后》:“岂气数使然邪,抑浸润於先王之教泽者源远流长有不可强也?” 清 刘大櫆 《<张荪圃时文>序》:“抽曲尽之思,显难详之义,浸润乎六经之旨,敷扬乎两 汉 之辞。” 邹韬奋 《经历》十九:“学生的耳朵平日熟于这种‘走样用法’的浸润熏陶,英文是永远学不好的。”
(3).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譖人之言,如水之浸润,渐以成之。” 晋 袁準 《袁子正书·王子主失》:“似像之言,浸润之諛,非明者不能察也。” 严阵 《牡丹园记》:“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4).《论语·颜渊》有“浸润之譖”语,后遂以“浸润”指谗言。《汉书·王尊传》:“ 秦 听浸润以诛良将, 魏 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患也。”《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廝僕亦刻疵其短。展惑於 浸 润,礼稍懈。”
(5).亲热;讨好。《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闻知这 蔡九 知府是当朝 蔡太师 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謁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水浒传》第八五回:“若沿途掳掠金珠宝贝,令人馈送浸润,与 蔡京 、 童贯 、 高俅 、 杨戩 四个贼臣,可保官爵,恩命立至。”
(6).指男女间因亲近而狎昵。《金瓶梅词话》第八回:“﹝ 玳安 ﹞常跟 西门庆 在妇人家行走,妇人尝与他浸润。”《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当时则是取笑,谁知浸润之间, 太真 与 禄山 为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 田 以目视女,女虽无言,而颜色甚适,因思姑去,可以浸润矣。”
(7).逐渐;渐渐。《三国志通俗演义·董卓议立陈留王》:“宦者之祸,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近侍,浸润成疾,使至于此。”

(0)
诗文中出现“浸润”的诗词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

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

欧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

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

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0)

青出蓝

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

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青。

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

翻覆依襟上,偏知造化灵。

(0)

晋鼙舞歌五首·其五明君篇

明君御四海,听鉴尽物情。

顾望有谴罚,竭忠身必荣。

兰茝出荒野,万里升紫庭。

茨草秽堂阶,扫截不得生。

能否莫相蒙,百官正其名。

恭己慎有为,有为无不成。

暗君不自信,群下执异端。

正直罹浸润,奸臣夺其权。

虽欲尽忠诚,结舌不敢言。

结舌亦何惮,尽忠为身患。

清流岂不洁,飞尘浊其源。

歧路令不迷,未远胜不还。

忠臣立君朝,正色不顾身。

邪正不并存,譬若胡与秦。

胡秦有合时,邪正各异津。

忠臣遇明君,乾乾惟日新。

群目统在纲,众星拱北辰。

设令遭暗主,斥退为凡民。

虽薄共时用,白茅犹可珍。

冰霜昼夜结,兰桂摧为薪。

邪臣多端变,用心何委曲。

便僻顺情指,动随君所欲。

偷安乐目前,不问清与浊。

积伪冈时主,养交以持禄。

言行恒相违,难餍其溪谷。

昧死射乾没,觉露则灭族。

(0)

春雪

繁云初弄日,累霭渐韬霞。

夜色连空迥,春英入望赊。

白霓分羽卫,青女乱簪珈。

栩栩思轻蝶,飞飞欲尽花。

琼瑰才琐屑,龙凤忽交加。

骋岁邀难驻,便轻去莫遮。

似因风伯力,偏助水官夸。

阔布漫天阵,低成匝地洼。

升阶方浸润,投隙任攲斜。

杂遝争排拶,纵横类攫拿。

怙阴方汹汹,畏日尚哗哗。

遇坎宁辞险,投荒忽匿瑕。

谁能问畛域,何处辨隆窊。

眺远眸增眩,惊深吻尽呀。

势包誇海若,功盖补天娲。

赋象随形巧,嘘枯与物华。

黏枝拳宿鹭,拆竹响翻鸦。

径没虫书藓,滩平鸟篆沙。

冻池静凫鹜,冻草伏麋麚。

弱柳封腰束,停莎老髻丫。

圆方杂圭璧,牝牡失骊騧。

砌走冯夷蚌,檐垂白帝蛇。

趋明惊吏愕,唱晓误鸡哑。

表沴愁交积,占丰信有涯。

平施入穮蓘,馀润到蓬葭。

穫早车应稛,稌多垄看秅。

沽帘迎路矗,赛鼓集祠挝。

梁苑曾延客,蓝桥正忆家。

剑歌悲杂缶,陶饮乐胜吁。

更觅刘叉伴,相从咏雪车。

(0)

刺谗诗

巧佞巧佞,谗言兴兮。营营习习,似青绳兮。

以白为黑,在汝口兮。汝非蝮虿,毒何厚兮。

巧佞巧佞,一何工矣。伺间伺忿,言必从矣。

朋党噂?,自相同矣。浸润之谮,倾人墉矣。

成人之美,君子贵焉。攻人之恶,君子愧焉。

汝何人斯,谮毁日繁。予实无罪,何骋汝言。

番番缉缉,谗言侧入。君子好谗,如或弗及。

天疾谗说,汝其至矣。无妄之祸,行将及矣。

泛泛游凫,弗制弗拘。行藏之徒,或智或愚。

维余小子,未明兹理。毁与行俱,言与衅起。

我其惩矣,我其悔矣。岂求人兮,思恕在己。

(0)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

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

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