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情况非常清楚,不需要别人来评价或指导。也可以用来劝勉他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膨胀或自卑。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不足非常清楚,冷暖自知。2. 在人际关系中,要懂得冷暖自知,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
- 基本含义
- 指人自己清楚自己的得失、冷热、优劣等情况。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寒冷和温暖。泛指人的生活起居。
[构成]
并列式:冷+暖
[例句]
关心群众的冷暖。(作宾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自知、自省相关的成语,如“自省”、“自知之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输了,但是我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清楚,冷暖自知。2. 初中生:他在班级中的地位非常高,但是他始终保持谦虚,冷暖自知。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要冷暖自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要学会冷暖自知,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
-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宣公问公子夏:“冷暖自知,何不自为?”公子夏回答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冷暖自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懂得自己的得失,不需要别人来评价自己。
- 英文翻译
1.changes in temperature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冷暖自知”与一个人站在寒冷的天气中,自己感受到冷和热的情况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其中宾语是“冷暖”。
- 详细解释
◎ 冷暖 lěngnuǎn
[changes in temperature—well-being] 泛指日常生活起居
关心农民的冷暖
寒冷和温暖。泛指人的生活起居。亦以喻世态炎凉。 唐 白居易 《赋得乌夜啼》诗:“啼涩飢喉咽,飞低冻翅垂。画堂鸚鵡鸟,冷暖不自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二》:“谚曰: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人情冷暖,説来实是可嘆!”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下:“这种冷暖炎凉的情形固然是人世间的常态,因此也令我想到 夏完淳 的被捕上必然会有出卖他的人。”
冷煖:冷暖。《水浒传》第十七回:“ 何涛 道:‘好兄弟,休得要看冷煖。只想我日常的好处,休记我閒时的歹处,救我这条性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人也原是这个人,亲也原是这些亲,世情冷煖,至于如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嗟乎!冷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