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三术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备多种技能或能力,能够在不同的领域或情况下发挥作用。例如,某人既擅长演讲,又擅长写作和沟通,我们可以说他具备了三术。
- 例句
- 1. 他具备了三术,无论是在写作、演讲还是领导能力上,都表现出色。2. 这位医生不仅精通中医、西医,还擅长针灸,可以说是具备了三术。
- 基本含义
- 指三种熟练掌握的技能或技巧。
- 基本解释
(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 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 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选·班固〈答宾戏〉》:“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李斯 奋时务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注:“三术,谓帝道、王道、霸道。”一说,指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汉书·叙传上》:“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5)谓行仁义之三道。《列子·说符》:“昔有昆弟三人,游 齐 鲁 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於儒。”(6)进忠言之三术。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2).三种特长。《梁书·王瞻传》:“ 高祖 每称 瞻 有三术:射、棊、酒也。”
- 延伸学习
- 进一步学习与三术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三绝”、“三好”、“三无”等。了解这些成语和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好三术,分别是学习、运动和绘画。2. 初中生: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我要努力掌握三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英语和沟通能力。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具备三术,分别是学术研究、领导能力和公众演讲。4.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具备三术将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 故事起源
- 关于三术的故事并不常见,但可以通过解析成语的结构来理解其含义。在古代,人们认为掌握三种技能或技巧可以使一个人全面发展,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需求。
- 记忆技巧
- 记忆三术可以通过联想和创造联结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三个技能或技巧的图标上,每个图标代表一种技能或技巧。将这个图像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在一起,反复回忆和运用,可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三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数量词“三”和名词“术”组成。
- 详细解释
- 三术是由“三”和“术”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代表多个;“术”表示技能或技巧。三术指的是同时掌握三种技能或技巧,并且能够熟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