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 基本含义
- 形容酒醉得不省人事,倒在山公身边。
- 详细解释
- 醉倒山公是指人酒醉后,倒在山公旁边,形容酒醉后不省人事,无法自控。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喝醉后的状态,也可用于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完全失去了理智和自控能力。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经常喜欢喝酒,每次喝醉后总是找一块山公倒下。他的朋友为了提醒他要节制饮酒,就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喝醉后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主语 + 醉倒 + 山公
- 例句
- 1. 他昨晚喝得太多,醉倒山公了。2. 酒醉后的他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像醉倒山公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醉倒的形象与山公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喝醉后,倒在山公旁边,形象生动,易于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酒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醉生梦死”、“酒肉朋友”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喝了很多酒,回家的时候醉倒山公了。2. 初中生:他们聚会喝酒,结果一个个都醉倒山公了。3. 高中生:他喝醉后醉倒山公,一点都不像一个成年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