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备论的词语解释
备论的意思
拼音:bèi lùn    注音:ㄅㄟˋ ㄌㄨㄣˋ
基本解释

(1).详细叙列。 晋 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闕之,以俟后贤。”
(2).详细论述。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此又奇怪惚恍,不可备论者也。” 唐 司马贞 《三皇本纪》:“但古书亡矣,不可备论,岂得谓无帝王耶?”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下》:“吾愤 孔明 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基本含义
备论指准备好言辞,准备好辩论的意思。表示为了辩论或讨论而做好充分准备。
详细解释
备论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备”和“论”。备指准备好,论指辩论、讨论。备论的意思是准备好言辞,准备好辩论的意思。它强调了在辩论或讨论之前的充分准备,包括思考、查找资料、整理观点等。
使用场景
备论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在辩论、讨论、辩论比赛等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也可以用于形容在重要会议、演讲、辩论会等场合前做好充分准备。
故事起源
备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韩非子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韩非子与齐威王的辩论。韩非子为了准备好辩论,事先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和观点,因此在辩论中占据了优势,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人们用“备论”来形容在辩论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意义。
词语结构
备论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备”和“论”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备论了很多资料,才能在辩论中胜出。2. 在参加辩论比赛之前,我们应该要做好充分的备论工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备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辩论台上,手中拿着准备好的论据,充满自信地展开辩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备论相关的成语,如“有备无患”、“充分准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备论好了我的演讲稿,准备好了面对全班同学的演讲。2. 初中生:为了在辩论赛中取得胜利,我们团队备论了很多资料,做好了充分准备。3. 高中生:考试前,我会提前备论好各科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4. 大学生:在参加论文答辩之前,我会进行充分备论,准备好面对教授们的提问。
(0)
诗文中出现“备论”的诗词

古意

黄鹄巢高林,鼋鼍穴深渊。

且各独抽宿,人独胡不然。

释耕于陇上,妻子耘其前。

人笑苦畎亩,何以遗子孙。

聊以一二答,不可求备论

人皆遗以危,我独遗以安。

春风吹布袖,云满鹿门山。

(0)

吟·其一

饵柏身轻叠嶂间,是非无意到尘寰。

冠裳暂备论浮世,一饷云游碧落间。

(0)

奉和御制读五代周史·其二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

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思。

隘郭爰增广,烦音亦改为。

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

(0)

昆山五咏·其二王御史墓

有宋建王极,汴京郁嵯峨。

仁化浃迩遐,林林英杰多。

昆山虽僻左,士风粹而和。

明经擢高第,踵接肩相摩。

御史乡先生,学术正不颇。

五传究终始,备论订舛讹。

粤在宣和间,袖然中巍科。

初主丽水簿,言事何委蛇。

说书辅春坊,执法居谏坡。

从容荅时相,直气凌太阿。

范公在馆下,诘责加切磋。

卒为廊庙器,词源浩江河。

高弟沙随程,入室非操戈。

宋史书列传,耿耿名弗磨。

世变陵谷迁,百年无几何。

城南新漕里,荆榛埋铜驼。

景行世仰止,高风激颓波。

门墙既有限,樵牧安敢过。

再拜重兴感,临风动悲歌。

荒苔封断碣,太息为摩娑。

(0)

饶州张宏中挽词二首·其二

画栋雕甍照水村,簪裳多在脊令原。

百年得计南山豆,万事忘怀北海尊。

自昔功名何世乏,迨今文字几人存。

遗书傥有毫芒在,为语韩公请备论

(0)

送何道夫秘监守潼川

妙龄冠蜀士,名声振王畿。

晚随召节来,天朝增羽仪。

我昔倅丹丘,鹿侯挂冠归。

群公俱祖送,见公四三诗。

颇恨著鞭先,自言乞身迟。

拳拳慕下风,直欲梦见之。

还朝挹高致,气宇清且夷。

称者不容口,往往同一词。

始见荷倾倒,笑谈欲忘疲。

况当秋风高,滥吹参试闱。

鼎脔得一尝,豹斑容管窥。

叔度真似道,庄生信忘机。

亲疏皆不可,况复容磷缁。

诸生得公来,欢曰真吾师。

叩帘或三请,响答了不疑。

私谓如此人,定应备论思。

胡为归兴勇,抗章气不衰。

鼓盆万里外,抱孙更成悲。

拥麾东川去,无人留孔戣。

别怀不自胜,别酒听淋漓。

他时念老成,追锋且复西。

公能重来否,此意非吾私。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