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旧时田宅买卖、典当或赠与所办的过户或转移产权手续。《文献通考·征榷六》:“乞詔有司应民间交易并令先次过割而后税契,凡进产之家限十日缴连小契……如不先经过割,不许投税。”《元典章·户部五·官田》:“兑田随即过割,承佃人依数纳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一:“凡买置田地,必须到官府登记及过割税粮。”
- 基本含义
- 指过度斤斤计较,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
- 详细解释
- 过割是由“过”和“割”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过”指过度、过分;“割”指割肉、割取。成语过割形容人为了争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过分计较小利益而忽视大局。
- 使用场景
- 过割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局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个人或团体在争夺利益时,过分斤斤计较,不顾整体利益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关于过割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是,这个成语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中,人们需要合作来完成农事工作,如果一个人过分争夺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利益,那么整个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过割成语形容了这种个人利益至上、不顾整体利益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过割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过”是动词,表示过度;“割”是宾语,表示割取。
- 例句
- 1. 他们在项目分配中过分争夺个人利益,导致整个团队无法顺利合作,真是过割之举。2. 这种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的行为,是典型的过割现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过割”与割肉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过分争夺自己的利益,就像割肉一样伤害了整个身体,这样就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同时,积累更多的成语,可以帮助提高汉语水平并丰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有一个人过分争夺玩具,忘记了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真是过割。2. 初中生:班级组织活动时,有些同学为了争取参加活动的机会,过分斤斤计较,不顾整体利益,这就是过割的表现。3. 高中生:在学校的竞选中,有些学生只关心自己的选票,而不顾整个学校的发展,这种行为是典型的过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