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等待诏命。《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贾护 ,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
(2).官名。 唐 置。 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 永徽 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 武德殿 西门。 文明 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 章善 、 明福门 。 先天 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 永泰 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 集贤门 ,凡十三人。 崔祐辅 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 宋 因其制,于殿、阁均设待制之官,如“保和殿待制”、“龙图阁待制”之类,典守文物,位在学士、直学士之下。 辽 金 元 明 均于翰林院设待制,位也在学士、直学士之下,但不及 宋 制隆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二》、《金史·百官志一》、《元史·百官志三》、《明史·职官志二》。
- 基本含义
- 等待制作或制定。
- 详细解释
- 待制是由“待”和“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待,表示等待、等候;制,表示制作、制定。待制的基本含义是指等待制作或制定某事物。
- 使用场景
- 待制常用于描述等待制作或制定某个事物的过程。它可以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等待制定计划、等待制作产品、等待制定政策等。
- 故事起源
- 待制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制作或制定某个事物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因此人们常常需要等待。待制这个成语就是通过将“待”和“制”两个字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等待制作或制定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待制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待”是动词,表示待待制作或制定的事物;“制”是宾语,表示制作或制定的行为。
- 例句
- 1. 我们正在等待计划的待制。2. 这个产品还在待制阶段,需要一些时间来制作。3. 政府正在进行新政策的待制过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待制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等待制作或制定某个事物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着“待制,待制”的口令,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待制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制作或制定相关的成语,如“待定”、“制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等待老师给我们制作一个美丽的课堂。2. 初中生:我们正在等待学校制定新的校规。3. 高中生:我希望等待制作一份完美的作文,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4. 大学生:我们正在等待政府制定更加公平的就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