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事件、情况或决策的转折点,标志着某种变化或发展。
- 例句
- 1. 这次会议是我们工作的分水岭,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2. 毕业后,他选择了去外地发展,这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 基本含义
- 指界限、转折点或分界线,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发生后,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或结果。
- 基本解释
◎ 分水岭 fēnshuǐlǐng
(1) [watershed]∶将两个水域分开的山岭
(2) [divide]∶两个盆地或流域之间高地分水脊或剖面。亦称“分水界”
(3) [water parting]∶分开两条水道或两个海岸的排水区域的脊线或分界线
(4) [boundary;demarcation line]∶常用来比喻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阶段之间的分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分水岭”相关的成语,如“分道扬镳”、“分崩离析”等,以扩充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的考试是我学习的分水岭,我要更加努力了!2. 初中生:初中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我要为高中的学习做好准备。3. 高中生:高考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决定了我未来的大学生活。4. 大学生:毕业是我大学生活的分水岭,我要迎接新的挑战。5. 成人:职业转变是我职业生涯的分水岭,我要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描述了当时齐国发生内乱时,国君决定将国土分割成两部分,以解决争端。这个决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国家的分裂和新的局势的形成。
- 英文翻译
1.{地} (分水线) watershed; dividing crest; water parting; crest; divide; divide crest [range]
2.(分界) line of demarcation; watershed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分水岭”与山水分开的景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发生后的分界线。
- 词语结构
- 主语+分水岭
- 详细解释
亦称“ 分水綫 ”。1.河流的分界线。多以山脉为界,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嶓冢 以东,水皆东流; 嶓冢 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 嶓冢 为分水岭。”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2).比喻两种事物的分界线。 柯灵 《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 中国 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朱光潜 《诗论》第十一章:“历史家分诗的时期,也往往把六朝归入一个段落。 唐 朝又归入另外一个段落,好象以为两段落间有一个很清楚的分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