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激劝常常出现在教育、工作、家庭等各个场景中。在教育领域,老师可以用激劝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工作中,领导可以激劝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家庭中,父母可以激劝孩子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事情。
- 例句
- 1. 老师激劝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2. 领导激劝员工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任务。
- 基本含义
- 激励、劝诱别人做某事
- 基本解释
激发鼓励。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好观图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也。见列人之面,孰与观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劝者,不见言行也。” 唐 颜真卿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教以笔法。”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若天朝不加褒赏,将何以激劝斯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清方档案》:“在事各员,踊跃争先。自应量予奬励,以资激劝。”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激劝相关的成语,如激将法、激流勇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激劝我们要勤奋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父母激劝我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3. 高中生:班主任激劝我们要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争取高考好成绩。4. 大学生:导师激劝我们要勇敢尝试,不怕失败,追求自己的梦想。
- 故事起源
- 激劝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十四年》。故事中,晋国的宣公想要征伐齐国,但是他的大臣众口不一,意见不一致。这时,大臣中的一个叫做激劝的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激励宣公,最终使得宣公下定决心发兵征伐。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激劝”来形容用言辞或行动来鼓励他人做某事。
- 记忆技巧
- 记忆激劝这个成语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可以将“激”字联想成激发、激动,而“劝”字联想成劝导、劝说,从而记住激劝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激劝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激”是动词,“劝”是宾语。
- 详细解释
- 激劝是指用言辞或行动来鼓励、激发他人积极行动的意愿。它强调通过劝说、鼓励、示范等方式,使他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去做某件事情。
- 近义词
鼓励、鼓舞、激励、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