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男子年届二十岁,始行冠礼。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冠”称成年男子。 北魏 高允 《咏贞妇彭城刘氏》诗之四:“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唐 韩愈 《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
- 基本含义
- 初次戴冠,指年少时的荣誉或成就。
- 详细解释
- 初冠是由“初”和“冠”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初”表示第一次或开始,而“冠”则指戴在头顶的帽子,代表着荣誉和地位。初冠的基本含义是指年少时获得的荣誉或成就。它强调了人们在年轻时获得的第一次成功,通常与学业或事业上的成就有关。
- 使用场景
- 初冠常用于描述年轻人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在他们的领域中获得的第一个重要荣誉或称号。此外,初冠也可以用来鼓励年轻人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年轻时努力奋斗,争取早日获得成功。
- 故事起源
- 初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原文是“初冠著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代,当时的皇帝刘秀在年轻时就著书立说,被称为初冠著书。后来,初冠逐渐演变成了表示年轻人取得荣誉或成就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初冠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形容词“初”表示第一次或开始,名词“冠”表示戴在头顶的帽子。
- 例句
- 1. 他在大学期间就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真可谓初冠之年。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凭借自己的研究成果,初冠鲜见。
- 记忆技巧
- 记忆初冠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个年轻人戴上头上的第一个冠冕的场景。你可以将这个场景形象地想象为一个年轻人在毕业典礼上获得了第一个学位,戴上了头上的毕业帽。这样的记忆图像可以帮助你记住初冠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初冠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进士及格称号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荣誉。初冠这个成语中的“冠”就是指科举考试中的头冠,代表着获得科举称号的荣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全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初冠之喜让我非常开心。2. 初中生:我参加了数学竞赛,初冠之后感到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学习。3. 高中生:我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金牌,初冠之年就取得如此好成绩真是太棒了!4. 大学生:我在大学期间参与了多个社团活动并担任干部,初冠之年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希望这个关于初冠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