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明亮的烛火。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吾子苟知老农之小功,未喻面墙之巨拙,何异拾琐沙而捐 隋和 ,向炯烛而背白日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眼光明亮,有洞察力。
- 详细解释
- 炯烛由“炯”和“烛”组成。“炯”意为明亮,锐利的眼神;“烛”意为蜡烛。成语炯烛形容人的眼光犀利,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聪明的眼光。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现象的本质被人看透。
- 故事起源
- 炯烛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当时,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清廉正直和深思熟虑而闻名。据传,当杨震担任丞相时,他的办公室里只有一盏蜡烛。有一天,一位官员进来后,杨震看到他的眼神非常犀利,就称赞他的眼光像一盏明亮的蜡烛,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从此,炯烛成为了用来形容人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 1. 他的眼光炯烛,能够看透人心。2. 这位领导的决策总是炯烛之明,不容置疑。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炯烛”形象化,想象一个眼睛明亮如蜡烛的形象,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目光如炬”、“目光如电”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眼睛炯烛般明亮,能够看到黑暗中的小动物。2. 初中生:老师的眼神炯烛,总能发现我们的小动作。3. 高中生:他的洞察力犀利,眼光炯烛,能够看透人心。4. 大学生:这位教授的讲座真是炯烛之明,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