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或外表给人留下阴险、狡诈的印象,通常是贬义的。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面部表情、语言风格、行为方式等。
- 例句
- 1. 他那副贼气的样子让人觉得他不可信任。2. 她一直戴着贼气的微笑,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举止狡诈、阴险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反常之气;邪气。《管子·四时》:“是故春凋,秋荣,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气之贼也。刑德易节失次,则贼气遫至;贼气遫至,则国多葘殃。” 尹知章 注:“气反时则为贼害也。”《史记·龟策列传》:“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 明 徐祯稷 《耻言》卷一:“家有大不祥,嗜言利者当之。利风中於家庭,贼气入矣;市道行於骨肉,残形成矣。”
(2).贼人、反叛者的气焰。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贼气方鋭,设伏于莫谷。” 元 姚燧 《大司农史公神道碑》:“射杀数人,贼气为隳,遂溃。” 清 恽敬 《书图钦宝事》:“ 图钦宝 諫不听,跪而请曰:‘贼气尚盛,兵过涧,涧斗絶,不可退,悉縻烂矣。’”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贼气相关的成语,如“贼眉鼠眼”、“贼头贼脑”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贼气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那副贼气的样子,让我觉得他一定是个坏人。2. 初中生:那个同学总是戴着贼气的微笑,让人感到很不舒服。3. 高中生:这个政客的演讲充满了贼气,很难相信他的诺言。4. 大学生:他的眼神透露着贼气,让人不敢轻易相信他的话。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贼气”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贼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杨太真外传》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杨太真的女子,她的表面上温柔善良,但实际上却心机深重,阴险狡诈。因此,人们用“贼气”来形容那些表面善良,实际上阴险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面容阴险、眼神狡猾的小偷,他的举止言行都充满了贼气,这样就能够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贼气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贼”和“气”两个字组成。其中,“贼”指的是偷窃、犯罪的人,而“气”表示一种氛围或特质。
- 详细解释
- 贼气是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带有狡诈、阴险的气质,形容其表现出的邪恶和不可信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