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鸣石的词语解释
鸣石的意思
拼音:míng shí    注音:ㄇㄧㄥˊ ㄕㄧˊ
基本解释

(1).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可作砧石、磬石。《山海经·中山经》:“﹝ 长石之山 ﹞其西有谷焉,名曰 共谷 ,多竹, 共水 出焉,西南流注于 洛 ,其中多鸣石。” 郭璞 注:“ 晋 永康 元年, 襄阳郡 上鸣石,似玉,色青,撞之声闻七八里,即此类也。” 袁珂 校注:“鸣石,盖磬石之类。 郭 説 襄阳郡 上鸣石,见《晋书·五行志》。”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鸣石出 华阴 ,虚桐採凤林。”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轮。”
(2).使山石发出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鸿晨惊以响湍,泉夜下而鸣石。”

英文翻译

1.clapping stone

基本含义
指隐忍不发作声,待机而动的状态。
详细解释
成语“鸣石”源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鸣石而藏,待时而动。”原意是指石头发出声音,但石头本身并不动,暗示人要隐忍不发作声,待机而动。引申为处于待机状态,等待时机的暗示。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保持冷静、等待合适时机发动行动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军事家等具有智慧和耐心的人。
故事起源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宋国平的将军,他在一次战役中被敌人围困。敌人围城困守,宋国平却一直保持冷静,没有急于出击。最后,敌人粮草不济,士气低落,宋国平趁机发动了突袭,成功摧毁了敌军,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这个故事中的“鸣石”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宋国平等待时机的智慧和谨慎。
词语结构
动词+名词
例句
1. 他一直鸣石不动,等待着最佳的时机。2.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学会鸣石,等待合适的机会。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鸣石”想象成一块静止的石头,但在某个时刻它发出声音,预示着即将行动的时机到来。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鸣石”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政治、军事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鸣石”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时鸣石不动,等待着最佳的答题时机。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鸣石不动,耐心等待着最好的机会。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鸣石不动,等待着破局的时机。4. 大学生及以上: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学会鸣石,等待最佳的决策时机。
(0)
诗文中出现“鸣石”的诗词

过友人隐居

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

水声鸣石濑,萝影到林轩。

地静留眠鹿,庭虚下饮猿。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0)

秋夜

秋光萧瑟亦心安,挑尽银釭到夜阑。

唧唧虫声鸣石砌,沉沉花影压雕栏。

人因病久寒先觉,诗为愁多句更酸。

遣闷呼童携酒盏,自斟自饮自寻欢。

(0)

题秋山图

之子托冲隐,秋山楼观深。

矧兹及霜晨,遐瞩沈氛阴。

翠巘含白云,丹枫映青林。

灵溪鸣石溜,野屋负层岑。

趋喧事多违,即旷恒惬心。

何哉芳月宴,而我阻幽寻。

(0)

竹林避暑

自抱桃笙过竹林,浓阴一片直千金。

清眠尽晚无人唤,时有风鸣石上琴。

(0)

画竹

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

秾阴不通鸟,碧浪自翻天。

戛戛俱鸣石,迷迷别有烟。

直须文与可,把笔取神传。

(0)

三月朔登绝顶

蹑衣飞步上山巅,回首人间一惘然。

千里渺茫云似水,诸峰罗列树连天。

鸣石涧飞寒雨,火伏丹炉袅篆烟。

何日归休无一事,閒身不惜访群仙。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