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汉 律,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赐告”谓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史记·汲郑列传》:“ 黯 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復其告,使得带印紱,将官属,归家治疾也。”
(2).给假;准予告假。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宋史·真宗纪二》:“詔从官先塋在 洛 者赐告祭拜。”
(3). 宋 代皇子纳妻的一种仪式。见《宋史·礼志十八》。
- 基本含义
- 赐告指君主或上级赐予下级告诫、劝告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赐告是由“赐”和“告”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赐,意为赐予、给予;告,意为告诫、劝告。赐告的含义是上级对下级进行告诫、劝告。这种劝告通常是出于对下级的关心和照顾,目的是帮助下级更好地工作或生活。
- 使用场景
- 赐告多用于形容上级对下级的教诲和指导,或者用于形容长辈对晚辈的忠告和劝告。可以用在领导与下属、师长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中。
- 故事起源
- 赐告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事中,主父列是汉武帝的忠臣,他的儿子主父偃却不思进取,只知玩乐。主父列为了教育儿子,特意请了一位贤士前来赐告。贤士在给主父偃讲解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忠诚等道理后,主父偃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努力学习。这个故事表达了上级对下级进行劝告和教育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赐告属于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赐”为动词,“告”为宾语。
- 例句
- 1. 领导对我们赐告道:“要不忘初心,继续努力。”2. 父母对子女赐告:“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赐告的发音“cì gào”与“赐予告诫”的意思联想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上级在赐予下级告诫和劝告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劝告和教育相关的成语,如“谆谆告诫”、“教导有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赐告:“要好好听课,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学生。”2. 初中生:班主任对我们赐告:“要努力学习,为高中做好准备。”3. 高中生:辅导员对我们赐告:“要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4. 大学生:导师对我们赐告:“要积极参与科研,提高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