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漏断一词常用于描述事物、情况或状态的不完整或中断。可以用来形容工作、学习、计划等方面的不完善或不连贯。
- 例句
- 1. 他的论述漏断不全,缺乏说服力。2. 这个计划还有很多漏断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中断、缺失,没有完整的状态。
- 基本解释
漏声已断。指夜深。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漏断相关的成语,如“漏洞百出”、“断章取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作业漏断了一道题目。初中生:他的演讲中漏断了一些重要的观点。高中生:这篇文章的逻辑漏断不全,需要重新修改。大学生:这个计划还有很多漏断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 故事起源
- 漏断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故事讲述了主父偃为人正直,不做贪污受贿之事。他的妻子看到别人家的墙上有瓦片漏掉,就让主父偃去拿,主父偃却说:“人家房屋有瓦片漏掉,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漏断的含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漏断”与事物的不完整、有缺失的状态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面墙上的瓦片漏掉,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漏断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漏断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漏”和“断”两个字组成。漏指事物有缺失或中断的情况,断指中断或断裂。漏断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不完整、有缺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