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喻错综复杂的矛盾。《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今虽降首,盘节未解,山栖草藏,乱心犹存。”
槃節:盘曲的树根、树节。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徒口枯气乏,椎杭抵掌,斤斧缺坏,而槃节不破。”
- 基本含义
- 形容能屈能伸、能迎能退,具有灵活应对困境的能力。
- 详细解释
- 盘节是由“盘”和“节”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盘指的是指手脚能够灵活地弯曲,节指的是身体的骨节。这个成语比喻人的行动灵活,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不固守一成不变的原则。
-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盘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灵活机智,善于变通。例如,你可以说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能够盘节应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故事起源
- 《庄子·盗跖》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盗跖为了逃避追捕,将自己的腿骨盘曲藏起,成功逃脱。这个故事成为了“盘节”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学会灵活盘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 他能够盘节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因此在工作中非常得心应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盘节比喻为一条柔软的蛇,它可以灵活地盘曲起来,躲避危险。通过这个形象,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除了盘节,还有许多与灵活应对困境有关的成语,例如“变通”、“应付自如”等。可以进行对比学习,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在比赛中遇到了困难,但是她能够盘节应对,最终赢得了比赛。初中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我们要学会盘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中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具备盘节的能力,灵活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