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鑠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 魏 。”《新唐书·裴寂传》:“ 寂 顿首曰:‘始陛下发 太原 ,约天下已定,许上印綬。今四海妥安,愿赐骸骨归田里。’”《明史·刘之纶传》:“乞削臣今官,赐骸骨。”
- 基本含义
- 指帝王赐予臣子死后合葬的殊荣,也用来形容对人极高的赞誉或崇敬。
- 详细解释
- 赐骸骨源自古代中国的帝王制度。在古代,帝王对于忠诚的臣子有时会赐予他们死后与自己合葬的殊荣,即赐骸骨。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也是对臣子极高的赞誉和崇敬。因此,成语“赐骸骨”常用来形容对人极高的赞誉或崇敬。
- 使用场景
- 成语“赐骸骨”常用于形容对某人的崇敬或赞誉。可以用于表达对老师、父母、领导或其他有功绩的人的尊敬和敬仰之情。
- 故事起源
- 古代中国有位臣子名叫郭子仪,他是唐朝著名的将领。郭子仪忠诚勇敢,立下了许多战功。唐太宗对他赞赏有加,曾多次赐予他荣誉和封爵。最后,唐太宗更是赐予郭子仪“赐骸骨”的殊荣,表示对他的极高赞誉和崇敬。
- 词语结构
- 赐骸骨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赐”和名词“骸骨”组成。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堪称赐骸骨的人物。2. 那位老师教书育人多年,深受学生们的赞誉,真是一位值得赐骸骨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赐骸骨”想象成帝王赐予臣子的殊荣,表示对臣子极高的赞誉和崇敬。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帝王制度和封爵制度,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赠汗马”、“赐予桂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赐骸骨人物,我们都很敬佩她。2. 初中生:爸爸工作十几年,为公司做出了很多贡献,他真是一个值得赐骸骨的人。3. 高中生:那位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被赐予了赐骸骨的殊荣。4. 大学生:领导对他在项目中的贡献非常认可,称赞他是公司的赐骸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