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遁节常用于形容逃避工作、责任或场合的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逃避责任的人,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调侃自己逃避职责的行为。
- 例句
- 1. 他总是遁节逃避工作,从来不愿意承担责任。2. 她遁节不出席会议,让大家很失望。
- 基本含义
- 指避开或逃避重要的职责、责任或场合。
- 基本解释
亦作“遯节”。1.隐居不仕的节操。《南齐书·周颙传》:“ 胤 兄 点 ,亦遁节清信。”《南史·谢朏传》:“ 建武 四年,徵为侍中、中书令,不应……及遯节不全,为清谈所少。”
(2).指隐蔽事项。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镜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歛跡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逃遁”、“遁世”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遁节,我会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2. 初中生:他总是遁节不参加班级活动,让大家很生气。3. 高中生:面对考试,他选择遁节,而不是认真备考。4. 大学生:他遁节逃避实习,没有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
- 故事起源
- 遁节的故事起源于王莽的历史,他以逃避职责而臭名昭著。这个故事反映了王莽不负责任的行为,成为了一个被后人引用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遁节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遇到重要职责时,突然变得像一只青蛙一样,跳到了远离职责的地方,逃避了责任。
- 词语结构
- 遁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形式为“动词 + 名词”。其中,“遁”表示逃避,躲避,“节”表示职责,责任。
- 详细解释
- 遁节源自于《后汉书·王莽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王莽被任命为司隶校尉,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重要事务。然而,他却以种种借口逃避职责,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遁节成为了形容逃避重要职责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