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三庭一般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适用于各种正面评价和赞美的场景。
- 例句
- 1. 他是一个三庭之人,无论在家庭、社会还是工作中都表现出极高的道德修养。2. 这位老师严谨而正直,是一个典型的三庭之人。
- 基本含义
- 指人物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具备仁、义、礼三种品德。
- 基本解释
道教语。人体的三个部位,上黄庭宫、中黄庭宫和下黄庭宫的合称。《黄庭内景经·黄庭》“黄庭内人服锦衣” 唐 梁丘子 注:“锦衣,具五色也,即谓五藏之真气也。三庭之中备有之。” 宋 苏轼 《芙蓉城》诗:“愿君收视观三庭,勿与嘉穀生蝗螟。”参见《黄庭内景经·脾长》“三老同坐各有朋” 梁丘子 注。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品德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行为举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一个三庭之人,他总是帮助别人。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是一个三庭之人,他乐于助人,受到大家的尊敬。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努力成为一个三庭之人,为同学们树立榜样。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培养自己成为三庭之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故事起源
- 《史记·邹阳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邹阳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将,他的家庭非常贫困,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有一次,邹阳在外出巡视时,看到路边有一片田地,里面种满了庄稼。他走进田地,发现田地主人已经去世,但田地里的庄稼依然茁壮成长。于是,邹阳决定等到主人的家人来继承田地之前,每天亲自来到田地里浇水施肥,保护庄稼的生长。后来,主人的家人来继承田地时,看到庄稼茁壮成长,非常感激邹阳的善举。他们说:“邹阳真是一个三庭之人!”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用“三庭”来形容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庭”与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庭院里有三个标志,分别代表仁、义、礼三种品德。
- 词语结构
- 三庭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三庭是由“三”和“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三个,指的是仁、义、礼三种品德;“庭”表示庭院,比喻人物品德高尚。整个成语表示人物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具备仁、义、礼三种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