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形容某人使用不正当手段或诱人的条件来引诱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利用美色或物质条件来勾引他人。
- 例句
- 1. 他用美色作为香饵,引诱那位年轻人上当受骗。2. 这个商人用高额的报酬作为香饵,吸引了很多人才加入他的公司。
- 基本含义
- 用香味的饵料来吸引鱼儿,比喻用诱人的东西来引诱别人。
- 基本解释
(1).渔猎所用之诱饵。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鸞凤见而高逝。” 唐 李群玉 《放鱼》诗:“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鉤。”《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 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2).比喻引诱人上圈套的事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是以古之人,知酒肉为甘鴆,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逝而不顾。”《新民晚报》1991.12.1:“‘只要价钱合适,可以买进这个数--’战友抛出了‘香饵’,伸一只巴掌,‘50台!’ 小王 将一只装满钞票的密码箱往桌上一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香饵”相关的成语,如“以权谋私”、“以利诱人”等,来扩展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好吃的巧克力作为香饵,引诱小狗过来。2. 初中生:她用漂亮的外表作为香饵,吸引了很多男生关注她。3. 高中生:他用高额的奖金作为香饵,吸引了很多人才加入他的公司。4. 大学生:他用虚假的承诺作为香饵,引诱了很多投资者上当受骗。
- 故事起源
- 成语“香饵”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渔民生活。渔民们在钓鱼时,发现用香味浓郁的饵料可以吸引更多的鱼儿上钩。这个经验被引申为比喻用诱人的东西来引诱别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香饵”看作是一种吸引鱼儿的饵料,用来引诱鱼儿上钩。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钓鱼时使用香饵,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用 + 香饵 + 引诱 + Object
- 详细解释
- 成语“香饵”来源于渔民的经验,渔民在钓鱼时会用香味浓郁的饵料来吸引鱼儿上钩。这个成语比喻用诱人的东西来引诱别人,常用于形容用诱惑或诱人的手段来引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