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繫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儔,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掛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 心猿意马 ”。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心思狡猾、犹如猿猴一般难以捉摸。
- 详细解释
- 心猿是由“心”和“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心猿比喻人的心思狡猾、难以琢磨,就像猿猴一样机灵活泼,难以捉摸。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心思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 使用场景
- 心猿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机深沉、善于算计、难以捉摸的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心思缜密的政治家或商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心思不轨、阴险狡诈的人。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这篇古代哲学著作。其中有一段描述了猿猴心思机智的情景,成为了这个成语的起源。故事中,庄子和他的朋友惠子在山林中观察到了一只猿猴。猿猴看见了惠子手上拿着的桃子,就爬到树上,用机智的手法诱骗惠子,最终得到了桃子。庄子以此来比喻人的心思狡猾,无法完全捉摸。
- 词语结构
- 心猿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心”和“猿”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心猿不死,总是在背后耍手段。2. 这个人心猿动态,你得小心应对。3. 面对心猿如此难以捉摸的人,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猿猴在心里打转,表达一个人心思狡猾、难以捉摸的形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成语,如“心机深沉”、“心思缜密”等,来加深对心猿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心猿不死,总是在考试前偷看答案。2. 初中生:这个人心猿动态,我们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什么。3. 高中生:面对心猿如此难以捉摸的对手,我们需要制定更周密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