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拗怒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愤怒、激动或失控的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遭受了冤屈或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怒火中烧,情绪失控的状态。
- 例句
- 1.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拗怒得差点砸碎了手中的杯子。2. 她被人冤枉了一件事,当场拗怒起来,声音震得整个办公室都安静下来。
- 基本含义
- 形容因怒气冲动而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 基本解释
愤怒不平。《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 项羽 之尸;四塚既成,待葬 蚩尤 之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阴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脱挟。归问其故,犹拗怒咆哮。”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则如 岭 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汹,以受天下之瑰丽,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抑制怒气。《文选·班固<西都赋>》:“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善 注:“拗,犹抑也。於六切。”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一奴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怡怡然;一奴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 三娘 见母与 巧娘 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调停两间,始各拗怒为喜。”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怒火中烧”、“暴跳如雷”等,来扩展对情绪表达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拗怒地砸了一下桌子,因为同学抢了我的铅笔盒。2. 初中生:他的表演被老师批评了,他拗怒地大喊:“我才不在乎你的评价!”3. 高中生:她因为考试没考好,拗怒地砸了一下书桌,然后扔了一本课本。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拗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陈涉世家》。故事中,陈胜因受到秦朝统治的压迫,怒气冲冲地去找自己的朋友吴广商量反抗的计划。在商议时,陈胜因为愤怒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怒气冲冲地说:“我怒矣!”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了形容人极度愤怒、激动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拗怒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愤怒而扭曲了自己的面容,怒气冲冲地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激动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拗怒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拗和怒。拗的意思是扭曲、弯曲,怒的意思是愤怒、发怒。两个词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极度愤怒、激动的成语。
- 详细解释
- 拗怒指人的怒气冲动到了极点,无法自控,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激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