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匪寇盗贼。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乃作水门,为邦之郛,以固风气,以閈寇偷。”
- 基本含义
- 指盗贼行为,指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 详细解释
- 寇,指盗贼;偷,指盗窃。寇偷形容盗贼行为,窃取他人财物。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盗贼行为,或者用于批评某人偷窃他人财物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寇偷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盗贼。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寇偷的盗贼,他擅长偷窃财物,手法高明,屡次逍遥法外。后来,他被抓住并处以极刑,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寇偷。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盗贼行为。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这个小偷真是个寇偷,居然连银行都敢抢。2. 他的行为简直就是寇偷,完全没有道德底线。
- 记忆技巧
- 将寇偷的发音记忆为"kòu tōu",可以联想到一个盗贼在偷窃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寇家之狗、偷鸡摸狗等,以增加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看到有人偷了他的铅笔盒,他生气地说:“你真是个寇偷!”2. 初中生:小红的手机被偷了,她对朋友说:“我一定要找到那个寇偷!”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盗窃案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寇偷。
- 注意
- 以上例句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语境进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