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关键人物或物体对于事物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用来形容组织中的核心人员、企业中的关键岗位、家庭中的支柱成员等。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团队的筝柱,没有他,我们无法完成这个项目。2. 这座桥的设计师是这座城市的筝柱,他的设计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风景。3.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支撑全家的筝柱,他辛勤工作,供养了一家人。
- 基本含义
- 指支撑事物稳定的关键人物或物体。
- 基本解释
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 唐 钱起 《送崔十三东游》诗:“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 唐 李商隐 《独居有怀》诗:“浦冷鸳鸯去,园空蛺蝶寻。蜡花长递泪,筝柱镇移心。”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筝柱”相关的成语,如“金童玉女”、“画龙点睛”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我们家的筝柱,他工作很辛苦,支撑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筝柱,她教得很好,帮助我们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团队的筝柱是我们的项目经理,他能够稳定地管理团队,使项目顺利进行。4. 大学生:家庭的筝柱是我的母亲,她辛苦工作,支撑着我们的学业和生活。
-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子胥的忠臣,他为了报答楚国的恩情,一直为楚国效力。楚灵王去世后,子胥被贬为庶人,但他仍然尽心尽力为楚国服务,为楚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他的忠诚和贡献被人们称为“筝柱之功”,意思是他如同楚国的筝柱,支撑着楚国的稳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筝柱”形象化为一把稳定支撑着筝的柱子,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演奏筝的人,他稳定地把筝放在柱子上,柱子支撑着筝,使其稳定地发出美妙的音乐。
- 词语结构
- 主语+“筝柱”
- 详细解释
- 成语“筝柱”源于古代民间音乐器筝。筝的两端各有一根竖立的柱子,起到支撑和稳定筝的作用。因此,“筝柱”成语比喻支撑事物稳定运行的关键人物或物体,没有它们,事物就会失去支撑而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