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迟钝笨拙。多用作谦辞。 唐 王湾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诗:“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宋 曾巩 《再与欧阳舍人书》:“復思若 巩 之浅狭滞拙而先生遇甚厚,恐己之不称。”
(2).滞涩粗拙。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四大家未立门庭以前,作者不无滞拙,而词旨温厚,不徇词以失意。”
- 基本含义
- 形容行动迟缓、不灵活,思维迟钝、不敏捷。
- 详细解释
- 滞指行动迟缓,迟钝;拙指不灵活,不敏捷。滞拙形容行动迟缓、思维迟钝,不灵活敏捷。
- 使用场景
- 用以形容人的行动迟缓、思维迟钝,通常带有贬义。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有一则故事: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去了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机会,之后沉湎于酒色,不思进取。项羽的部下韩信劝告他说:“君王不可滞拙,臣下不可不勤谨。”这个故事中的“滞拙”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 词语结构
- 滞拙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滞拙不堪,进展缓慢。2. 学习上要勤奋努力,不可滞拙懒散。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滞拙”与“迟缓、不灵活”这样的形容词联系起来,形成对应记忆,同时可以通过反义词“灵活、敏捷”来对比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思维、行动相关的成语,如“机智过人”、“思维敏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跑步比赛中滞拙不堪,一直落在了最后。2. 初中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滞拙不前,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努力。3. 高中生:他的思维滞拙,对于复杂的问题总是无法迅速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