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伯兄的词语解释
伯兄的意思
拼音:bó xiōng    注音:ㄅㄛˊ ㄒㄩㄥ
基本解释

长兄。《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孟子·告子上》:“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 朱熹 集注:“伯,长也。”

基本含义
指兄长或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用来表示亲戚之间的关系。
详细解释
伯兄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伯”是指兄长,而“兄”则是指兄弟。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兄长与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亲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兄弟之间的亲情。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兄长对弟弟的关心和照顾,也可以用来形容亲戚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伯兄这个成语来表达对兄长或兄弟的爱和关怀。
故事起源
伯兄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家族文化。在古代中国,兄长对弟弟的关心和照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兄弟之间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词语结构
伯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伯”是名词,表示兄长,“兄”也是名词,表示兄弟。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
1. 他们两兄弟真是伯兄,互相关心,从不争吵。2.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个伯兄之间的感人故事。3. 他们是亲兄弟,但是却没有伯兄之间的亲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伯兄”这个词语与兄弟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两个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相互关心和照顾,就像伯兄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亲情和家庭关系相关的成语,如“手足情深”、“兄弟如手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哥哥是伯兄,我们经常一起玩耍。2. 初中生:他们两兄弟是真正的伯兄,他们互相关心,从不吵架。
3. 高中生
伯兄这个成语形容了兄长与兄弟之间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0)
诗文中出现“伯兄”的诗词

九歌·其四下滩

招招兮舟子,语予兮津是。

江国兮上游,万里流兮从此。

怀粻糗兮涉之,有伯兄兮偕在水。

揖诸山兮叩舷,及春涛兮方瀰。

下章水兮无穷,念烟波兮今始。

朝石齿兮暮沙眉,与凫鸥兮问栖止。

栖止兮悠悠,所与同兮芳洲。

洲何有兮鱼火,时灭明兮钓舟。

鱼何为兮石际,人何为兮水陬。

叹所贪兮不同,各于物兮有求。

感我思兮瞿瞿,思卬友兮俟前途。

就虔江兮赊月色,买春酒兮与朋俱。

三杯耳热兮仰天呼,万里沧洲兮不近吾。

羌东风兮吹鼓,闻吾言兮神灵雨。

云青青兮帷峰,波跃跃兮腾浦。

顾瓶罍兮满空,尽水山兮吞吐。

愿长醉兮无醒,恣一叶兮转萍。

惟元侯兮秉钺,麾五两兮相迎。

五两兮飘飘,飞龙兮翘翘。

躐奔湍兮自适,凭急濑兮不可摇。

抱日流兮泱漭,穿月波兮逍遥。

纷参差兮偃仰,遂习惯兮晨宵。

汨流程兮有旬夕,乃滩穷兮五云驿。

所与舟相敌兮朔风骄,停友兄之舲兮使前格。

我亦歌兮且谣,视诸君兮为迫。

(0)

中秋对月有怀

前年今日文闱里,鏖战纷纷酣万蚁。

去年归去浙江头,尘满征衫未曾洗。

今年又对梅花岭,日味齑盐翻故纸。

乾坤一季两中秋,兄弟三人各千里。

伯兄恍作期年别,夏口武昌几山水。

季弟秋初辞母去,去日不堪重倒指。

孔怀一念我既然,伯季念吾亦如此。

天涯海角渺相望,蓬转萍浮无定止。

古言秋月只愁人,人自关心何预此。

阴晴圆缺岁复岁,离合悲欢固其理。

何时当有二顷田,归卧云山漱清泚。

烹茶煨栗对秋辉,老稚团栾相尔汝。

此心烱烱明月知,一醉狂吟聊复尔。

诗成乡梦透泉溪,人物山川亦良是。

殷勤多谢桂花风,忽遣清香唤人起。

(0)

将离京师别李朝端陈伯奎二同年

陈生射策未三十,笔箭如锋不破的。

自古英雄感慨多,直比枭卢悬一掷。

文章有命不论巧,得丧穷通两何惜。

吾州二妙真豪放,白璧明珠炯相望。

飞英已迈时辈先,通籍还兼伯兄行。

霜蹄历块千里空,风采承恩九天上。

我辞君归春正晚,天风吹帆落花满。

青冥浩荡南极深,白日波涛洞庭远。

感君惜别重徘徊,令我长歌激肝胆。

云山之东佳气浓,磔裂华盖晶荧通。

纷纷鸾鹄好羽翼,莫笑垂翅南飞鸿。

(0)

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

万物皆有性,顺其性为大。

顺之则无变,反之则有害。

禹之治河也,浚川而掘地。

水行乎地中,其性安而遂。

因地为之防,犹恐不足制。

故附之山足,使循山而行。

山不可必得,或原阜丘陵。

水行乎两间,既固而既宁。

及将近下流,山远而地平。

渠裂为二道,河分为九形。

虽暴不得怒,虽盛不得盈。

所以顺而制,归之于沧溟。

后代蒙其业,历世六七十。

凡千有馀年,而无所决溢。

国君与世主,岂皆尽有德。

盖繇河未徙,一皆循禹迹。

河道既一徙,下涉乎战国。

水行平地上,乃堤防堙塞。

其时两堤间,实容五十里。

水既有游息,堤无所啮毁。

后世迫而坏,河役始烦促。

伐尽魏国薪,下尽淇园竹。

群官皆负薪,天子自临督。

其牲用白马,其璧用白玉。

歌辞剧辛酸,姑不至号哭。

瓠子口虽塞,宣房宫虽筑。

其后复北决,分为屯氏河。

遂不复堤塞,塞亦无如何。

两河既分流,害少而利多。

久之屯氏绝,遂独任一渠。

凡再决再塞,用延世之徒。

有天时人事,可图不可图。

有幸与不幸,数说不可诬。

其后复大决,大坏其田庐。

灌三十一县,言事者纷如。

将欲塞之耶,凡役百万夫。

费累百巨万,亦未知何如。

如此是重困,是重民叹吁。

言事者不已,亦不复塞诸。

李寻解光辈,其言不至迂。

遂任水所之,渠道自割除。

当时募水工,无一人应书。

学虽有专攻,术亦有穷欤。

诸所说河者,桓谭实主之。

但聚而为书,实无以处之。

班孟坚作志,亦无所出取。

事有甚难者,虽知无所补。

今之为河堤,与汉无甚殊。

远者无数里,近无百步馀。

两堤束其势,如缚吞舟鱼。

适足激其怒,使之逃囚拘。

又水性隐伏,有容而必居。

浸淫而灌注,日往而月徂。

埽材有腐败,土壤有浮虚。

水进而不止,正如人病躯。

病已在骨髓,医方治皮肤。

下不漏足胫,上突为背疽。

或水如雷声,或埽如人喘。

或决如山倾,或去如席卷。

如蛟龙引阵,如虎豹逃圈。

如地户开辟,如谁何生变。

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

嗟乎有如此,堤防岂能禁。

盖缘平地上,失水之本性。

而又无二渠,分九河所任。

以九合为一,所以如此甚。

今之为邑居,多在古堤内。

以诸埽准之,高于屋数倍。

以水面准之,亦高数尺外。

诸埽正如城,而土有轻脆。

民正如鱼鳖,处破湟畎浍。

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

又河水重浊,淀淤日以积。

又夏秋霖雨,诸水凑以入。

故有必决势,不决者盖鲜。

或决彼决此,或决近决远。

或决不可塞,或塞而复决。

或决于旦暮,或决于岁月。

或新埽苟完,或旧埽溃裂。

譬如千万钧,用一绳持挈。

必有时而败,必有处而绝。

而自决大吴,凡害几郡县。

河既北浸边,诸塘皆受患。

亡胡与逸马,熟为之隔限。

今虽甚盛时,亦防不虞变。

所以议论者,复故道为便。

故道虽已高,可复亦可为。

但恐既复后,其变不可知。

我兵学虽陋,公兵学虽奇。

我说兵之难,公亦莫我违。

河事异于兵,其难堪嘘欷。

智有不可及,力有不可施。

汲黯非不伟,所塞辄复隳。

王遵无奈何,誓死而执圭。

若与唐衢说,号哭垂涕洟。

未说穿故道,未说治故堤。

且说塞河口,所费不可推。

诸所调发者,委积与山齐。

卷埽者如云,进埽者如飞。

下埽名入川,其势忧流移。

上埽名争高,少动即势危。

万人梯急赴,两大鼓急椎。

作号声号令,用转光指麾。

其救护危急,争须臾毫釐。

又闻被灾郡,数路方荐饥。

官私无畜聚,民力俱困疲。

朝廷谋已劳,两宫食不怡。

生民仰首望,使者忘寝饥。

为之柰何乎,勿计速与迟。

事虽有坚定,议论在所持。

如一身数疾,必以先后医。

假如移所费,用以业贫民。

偿其所亡失,救其所苦辛。

或贷其田租,或享其终身。

独孤有常饩,使同室相亲。

露尸与暴骸,收敛归诸坟。

精选强明吏,处之使平均。

乡官与胥徒,欺者以重论。

如此庶几乎,可无愁怨人。

下酬更生望,上慰再造仁。

然而论议者,至今犹纷纷。

或复其故道,或因其自然。

公如决于一,勿使众议牵。

在己者有义,在命者以天。

而况行职分,而况本诚忱。

圣朝无不察,知子之赤心。

嗟余何为者,草莽且贱微。

与公本无素,一见即弗遗。

伯兄处我,以古人相期。

小设犹致说,大事宁无辞。

年且六十一,未作沟中尸。

常恐公礼义,如投诸污泥。

岂欲为迂阔,不得已为诗。

沥吾之肝胆,但恐同儿嬉。

又恐误公事,公千万慎思。

如将从近功,即深图便宜。

如必谋久利,唯古人是希。

是询而是度,是访而是咨。

或博物君子,或宿儒老师。

或滨河野叟,或市井年耆。

或愚直夫妇,所言无蔽欺。

或老胥退兵,耳闻而目窥。

或世为水学,可与讲是非。

或博募水工,按地形高卑。

从便道穿渠,稍引河势披。

海既为大壑,汴既分一支。

如关窍疏通,脏腑病可治。

此说如何哉,但恐出于狂。

如何完障塞,如何复诸塘。

观变而待时,亦恐谋不臧。

为复有说者,且须严边防。

如魏尚守边,见称于冯唐。

如祭彤久任,使匈奴伏藏。

以车制冲突,如卫青武刚。

多置强弩手,如李广大黄。

选募如马隆,练卒如高王。

如汉置奔命,使我军势张。

短兵斫马胫,冲车乱其行。

赏不以首级,所以严部分。

大陷刀如墙,可以坚吾阵。

羊叔子以德,郭子仪以信。

光弼战河阳,挥旗令直进。

其时诸军势,如决水千仞。

杨素不用车,可汗下马拜。

仅以其身免,号哭而大败。

将帅在方略,胜却百万兵。

安边在良将,胜却筑长城。

愿子治水功,有以酬明时。

便领铁林兵,尽衣犀牛皮。

连营环绣帽,大纛随牙旗。

分金赐勇敢,藏书付偏裨。

先声义信远,下令霜风驰。

出塞有丰草,近关无马蹄。

穹庐大漠外,别部黑山西。

伐谋为上策,何用长缨羁。

本朝正明盛,以德服外夷。

使来不受献,南越回山梯。

西闭玉门关,东却高句丽。

四夷无一事,各安巢穴栖。

名将更无功,优诏勒鼎彝。

师旋作鼓吹,军容除虎貔。

银珰致郊劳,翰林严锁扉。

除书纸用麻,省吏身著绯。

公方有所念,山足江之湄。

无心入黄阁,有表辞赤墀。

乞得老来身,浩歌还会稽。

白云与绿波,无所不可之。

春风桃花坞,秋色黄菊篱。

茶篮与酒榼,壶矢兼琴棋。

烹鸡炊黍饭,可倩庞公妻。

岂无会稽老,雪夜同泛溪。

亦有二三子,棹歌相追随。

散尽橐中金,留得身上衣。

有宅是官借,无田可扶犁。

闲吟题寺观,长啸入云霓。

公得我诗后,一梦须先归。

(0)

怡怡轩赠王次翁

先生骨老劲如松,柴米辛勤只自供。

每笑燃萁何太急,应怜舂粟不相容。

虽能有弟同斯乐,忍使在儿继此踪。

已约伯兄同卜筑,连墙投老愿相从。

(0)

除夕写怀

持门赖健妇,颇忆盆孟光。

今夕复何夕,洗手调羹汤。

辛盘与椒酒,一一亲排当。

夜半理梳裹,灯前事晨妆。

君姑尚未起,鸡鸣候高堂。

□□偕先后,杂佩鸣珩璜。

我亦梦到家,身侍阿母旁。

乌啼忽警觉,仍在天一方。

梦回思往事,石阙空衔悲。

缅惟遭丧日,事远尚可追。

先君昔迁谪,家细不得随。

二载密云尹,溘然遂长违。

时余行未至,伯兄适南归。

饭含未及视,安用有子为?

一棺尚寄旅,僻在城南陲。

遥忆今夜奠,纸钱风吹灰。

吾闻古丧礼,未葬不释缞。

念此痛欲绝,有如刺心锥。

哀歌不成曲,我唱和者谁。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