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 汉 叔孙通 。初仕 秦 ,后归 汉 ,拜博士,号 稷嗣君 ,为 汉王 制礼,官至丞相。《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稷嗣 制礼,下肃上尊。” 李善 注引《汉书》:“ 叔孙通 曰:‘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 曰:‘得无难乎?’ 通 曰:‘臣愿采古礼与 秦 礼杂就之。’上曰:‘可。’其仪就。”
- 基本含义
- 稷嗣,古代祭祀时的一种礼仪,意为继承先祖的衣钵,继续祭祀祖先。
- 详细解释
- 稷嗣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来传承祖先的衣钵和继续祭祀祖先。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继承前人的事业或学问,接过前人的衣钵,继续发扬光大。
- 使用场景
- 稷嗣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继承前人的事业或学问,表达对前人的尊重和对事业的继承。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继承父辈的事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继承前人的学问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故事起源
- 稷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在古代,人们会定期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其中就包括稷嗣。稷是古代的一种祭祀食物,嗣则是继承的意思。通过稷嗣这个仪式,后人继承了祖先的衣钵,继续祭祀祖先。
- 词语结构
- 主语+稷嗣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学校的稷嗣,继承了前辈的学问,为学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 这位企业家是家族事业的稷嗣,他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并将其发展壮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稷嗣”这个成语与祭祀祖先的仪式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继承祖先的衣钵,继续祭祀祖先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和礼仪文化,以及其他与继承、传承相关的成语,如“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我们家族的稷嗣,将来要继承爸爸的事业。2. 初中生:他是我们班级的稷嗣,继承了前辈的学习成果,成为了我们的榜样。3. 高中生:他是这个领域的稷嗣,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推动了行业的发展。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稷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