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诗人。 唐 杜牧 《初春雨中寄江南许浑先辈》诗:“辞客倚风吟暗澹,使君迴马溼旌旗。” 前蜀 韦庄 《东阳赠别》诗:“大抵行人难诉酒,就中辞客易沾衣。”
- 基本含义
- 指能言善辩、善于辞令的人。
- 详细解释
- 辞客一词源于《左传·哀公十八年》,原指受雇于朝廷或贵族,以辞令为生的人。后来,它逐渐演变为指能够巧妙运用辞令、口才出众的人。辞客通常具有辩才、口才和修辞技巧,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说服他人。
- 使用场景
- 辞客常常在辩论、演讲、辞职、辞谢、辞别等场合中出现。在这些场景中,辞客通过巧妙的辞令和口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
- 故事起源
- 辞客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八年》中。据说,春秋时期晋国的哀公为了表彰一个善于辞令的人,特地给他起了“辞客”的称号。这个人因为擅长辞令,被哀公雇佣为官员,负责处理朝廷的文书和辞令。后来,这个称号逐渐传承下来,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辞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是个辞客,无论是辩论还是演讲,他总能够用言辞来打动人心。2. 在辞职信中,他运用了辞客的技巧,将自己的决定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有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辞客”与“辞令”联系起来进行记忆。辞客擅长运用辞令,所以可以将“辞客”理解为“擅长辞令的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辞客相关的成语,如“辞章甫畅”、“辞色如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他说话非常有说服力,像个小辞客一样。2. 初中生:我参加了辩论比赛,虽然没有获胜,但我被评为最佳辞客。3. 高中生:他的演讲能力非常强,每次在班会上发言都像个辞客一样,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