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有胆量而勇烈。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隋书·杨浩传》:“ 湛 驍果,有胆烈。”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勇敢无畏,胆量大。
- 详细解释
- 指人的胆量非常大,毫不畏惧。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或描述那些在困境中表现出非凡勇气和坚定信念的人。
- 故事起源
- 胆烈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描述了齐国大夫孟尝君的胆量。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胆烈,为了保护战友,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2.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像他一样胆烈,永不退缩。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胆烈”与“大胆勇敢”相联想,通过关联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胆烈与其他成语的区别与联系,如“胆大包天”、“胆小如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游泳比赛中表现得非常胆烈,勇敢地跳入水中。2. 初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展现出了胆烈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他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了胆烈的品质,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需要有胆烈的心态,敢于冒险尝试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