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喜欢争斗、好胜心强、嘲笑他人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态度。
-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高甲戏,经常嘲笑别人的缺点。2. 这个人太高甲戏了,从来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
- 基本含义
- 指以好战、好斗为乐,喜欢争强好胜的人。
- 基本解释
◎ 高甲戏 gāojiǎxì
[gaoja opera] 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省等地区的戏曲剧种。以丑角行当见长,富于夸张色彩的动作。音乐以南曲为主,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剧种的曲牌。剧目多为武打戏,演员持戈披甲。也叫“戈甲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场文化和嘲笑文化,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喜欢高甲戏,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为了争强好胜,常常会高甲戏其他人,这样做不好。3. 高中生:在学校里,高甲戏是不被鼓励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努力和成就。
- 故事起源
- 成语“高甲戏”出自《左传·宣公十年》:“以高甲戏人,人曰‘高甲戏’。”此处描述了一个官员嘲笑别人的情景,后来人们就用“高甲戏”来形容喜欢嘲笑他人、喜欢争强好胜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高甲”理解为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戏”则是指戏弄、嘲笑。通过将高官戏弄他人的场景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名词+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流行于 福建 泉州 、 厦门 、 漳州 和 台湾 等地区的戏曲剧种。以丑角行当见长,富于夸张色彩的动作。音乐以南曲为主,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剧种的曲牌。剧目多为武打戏,演员持戈披甲。《文汇报》1992.10.21:“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流行于 福建 闽南 方言地区、 台湾 及 东南亚 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说高甲戏最初只是一种化妆游行时的即兴表演。以后吸收了梨园戏、木偶戏以及徽剧、弋阳腔等的表演手段,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高甲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