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历陵的词语解释
历陵的意思
拼音:lì líng    注音:ㄌㄧˋ ㄌㄧㄥˊ
使用场景
历陵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历史悠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它可以用来形容古代的名山、古迹或文化遗址,也可以用来形容现代的重要历史地标。
例句
1. 这座历陵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遗址。2. 他们去参观了历陵,了解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基本含义
历史上的名山、名胜地
基本解释

亦称“ 歷阪 ”。即 历山 。相传为 舜 所耕之处。《后汉书·张衡传》:“嘉 曾 氏之《归耕》兮,慕 歷陵 之钦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歷阪”。参见“ 歷山 ”。

延伸学习
1. 深入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更多与历陵相关的名山、名胜地。2. 学习其他与历史相关的成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去参观历陵,了解古代的历史。2. 初中生:这个历陵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非常有名。3. 高中生:历陵的历史故事引发了我对古代历史的好奇。4. 大学生:我计划去历陵旅游,感受历史的魅力。
故事起源
历陵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描述了一个国君去参观名山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历史上的名山、名胜地。
记忆技巧
1. 将历陵拆分为“历”和“陵”,“历”可以理解为历史,“陵”可以理解为山。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2. 可以将历陵与历史上著名的山川景点联系起来,比如中国的泰山、黄山等。将这些名山与历陵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历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历”表示历史,第二个字“陵”表示山。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详细解释
历陵,指历史上的名山、名胜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文化,历陵代表了历史上的重要地点,通常指与历史人物或事件相关的地方。
(0)
诗文中出现“历陵”的诗词

百字令

草间偷活,算此心灰尽,历陵枯木。

堕地不辰丝样命,一传滑稽谁读。

蝜蝂冥顽,琵琶老大,各幻弹棋局。

无麟无角,画龙多少蛇足。

君有南宋骚心,吴歌昨梦,佼佼争奇服。

五百里山青隔县,不断唐衢歌哭。

三度蓬莱,千年华表,知我陶家菊。

紫裘腰笛,鹤飞愁听仙曲。

(0)

百字令.松花石

龙身一段,尚残鳞未蜕,乱斑铜绿。

生近洪荒知几代,定孕云雷成茯。

气母蒸时,土山埋处,琥珀消红玉。

有缘相对,石盆青峭岩谷。

曾见古柏精忠,岳王坟畔,断块占星宿。

一例娲皇收不到,五色康干留浴。

九节菖蒲,三山蓬岛,合榜洪崖屋。

镌铭苔背,历陵心事枯木。

(0)

题王溯山左茅右蒋图

平生我爱王摩诘,辋川图画妙入神。

箧藏此图三十载,晴窗拂拭无纤尘。

有时酌酒与裴迪,花枝草色眼中新。

浮云富贵非所好,爱山成癖乐其真。

披图沈吟仍怏怏,辋川野色平于掌。

那似江南烟水区,丹青紫翠多骀荡。

嵚崟埼礒仍硱磳,崔嵬历陵人观仰。

白门佳丽古所称,谁其峙者茅与蒋。

几年卜筑板桥住,秦淮水色钟山树。

木兰舟内急觞飞,杨柳楼边歌板度。

著书仰屋差自娱,无端拟献金门赋。

授简曾传幕府招,蜡言栀貌还枝梧。

秋风襆被返白门,窗外寒潮退旧痕。

咄嗟独凭阑干立,长者叩户笑言温。

手持绝妙倪迂画,画出逍遥庄叟园。

短松少鹤相随久,修竹啼莺古意存。

两山翠色烟云绕,中有草堂深窈窕。

书卷应堪比邺侯,樵苏时复思庄蹻。

几棱欣看远近田,一条寒玉溪光晓。

春秋佳日快登临,高怀那许尘容扰。

雅志高怀见此贤,何须服食求神仙。

兰台家世千秋重,艺苑文章四海传。

祗此蓬瀛共瑶岛,休言绿野与平泉。

便拟将身入图画,不羡王维居辋川。

(0)

蒲亭十咏·其十陈氏义门百犬牢

义门遗迹历陵西,故址参差映稻畦。

古树多存交让木,佳山何减若耶溪。

村深夜吠惊如豹,俗异朝歌耻斗鸡。

我去襄阳携妇子,此中八口卜幽栖。

(0)

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

浔阳五邑谁善政,历陵令尹朱为姓。

孜孜常以民存心,四境安娱吏无横。

吾爱其人颇真率,笑语诙谐喜讥评。

山有猛虎藜藿长,人得朋友衣冠正。

当时文学推第一,阔步青云乃蹊径。

大贤百里固非地,赤子三年且无病。

如君才智可自达,今归朝廷惟所应。

君臣昔以譬埙篪,吉甫文武陛下圣。

当陈半策绾万金,翩翩六翮凌风劲。

江边钟官老铸钱,坐髀已消穷且暝。

倘君富贵不通书,当验行藏素非佞。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