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书写潦草、字迹模糊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写作或文章质量差的情况。
- 例句
- 1. 他的字写得像藤纸一样,看不清楚。2. 这篇文章写得太潦草了,简直就像藤纸一样。
- 基本含义
- 比喻文笔潦草、字迹难辨。
- 基本解释
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 浙江 剡溪 、 馀杭 等地。 唐 李肇 《翰林志》:“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詔,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 宋 欧阳修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宋 梅尧臣 《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诗:“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似珊瑚。”亦称“ 藤角纸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范宁 令属官说,‘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藤角纸即藤纸。”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书法相关的成语,如“字迹模糊”、“字迹潦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业写得像藤纸一样,老师看不清楚。2. 初中生:他的字迹潦草得像藤纸一样,简直看不出是什么字。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写作水平太差了,简直就像藤纸一样,毫无亮点。
- 故事起源
- 藤纸这个成语的起源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书法文化。在古代,藤纸是一种常见的纸张材料,但由于其质地粗糙,字迹往往难以清晰地呈现。因此,人们用“藤纸”来形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藤纸的质地粗糙、字迹模糊不清的特点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体为“藤纸”,没有其他组成部分。
- 详细解释
- 藤纸是一种粗糙的纸张,字迹容易模糊不清。因此,成语“藤纸”常用来形容书法或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