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盥洗用具。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今人呼洗为砂锣,又曰厮锣,凡国朝赐 契丹 、 西夏 使人皆用此语。究其説,军行不暇持洗,以锣代之……军中以锣为洗,正如 秦 汉 用刁斗可以警夜,又可以炊饭,取其便耳。”一本作“ 沙锣 ”。参见“ 沙锣 ”、“ 沙罗 ”。
- 基本含义
- 指没有声音或者声音很小的锣,比喻说话或者行动没有力量、没有分量。
- 详细解释
- 砂锣是由两个词组成的,砂指的是细沙,锣是一种打击乐器。砂锣原本是指由细沙制成的锣,因为细沙本身没有声音,所以砂锣就成了没有声音或者声音很小的锣。在成语中,砂锣比喻说话或者行动没有力量,没有分量,没有影响力。
- 使用场景
- 砂锣一词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话或者行为没有实际作用,没有影响力。可以用在形容某人在重要场合发表的演讲没有说服力,或者某人的意见没有被重视等情况下。
- 故事起源
- 砂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故事中,猴子在花果山上找到了一只砂锣,他把砂锣带回水帘洞,然后敲响砂锣,但是却没有发出声音。猴子非常失望,他觉得这只砂锣没有用处,就把它扔掉了。从此以后,砂锣就成了形容没有声音或者声音很小的锣,进而引申为没有实际作用的说话或者行动。
- 词语结构
- 砂锣是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的,砂和锣。
- 例句
- 1. 他的发言就像是敲一只砂锣,没有人听取他的建议。2. 这个计划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简直就是砂锣一样没有分量。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砂锣的物理特性,细沙制成的锣没有声音,所以砂锣就成了形容没有实际作用的说话或者行动的成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纸上谈兵”、“一文不值”等,这些成语都有类似的含义,可以帮助加深对砂锣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的声音很小,就像是一只砂锣。2. 小学生:老师的批评没有分量,就像是敲一只砂锣。3. 中学生:他的演讲没有说服力,简直就是砂锣一样。4. 大学生:这个议题的讨论毫无实质性,简直就是纸上谈兵,砂锣一样没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