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胆怯、不敢冒险。
- 例句
- 1. 他虽然有才华,但是因为獭胆,错过了很多机会。2. 做事要有决心,不能总是獭胆。
- 基本含义
- 形容胆小怕事,缺乏勇气。
- 基本解释
獭的胆囊。传说能把酒分开,亦可供药用。 宋 黄庭坚 《萧葛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獭胆能分杯,虎魄妙拾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水獭》﹝正误﹞引 寇宗奭 曰:“古语云:‘蟾肪软玉,獭胆分杯’,谓以胆涂竹刀或犀角篦上,画酒中即分也。尝试之,不验,盖妄传耳。但涂杯唇,使酒稍高于盏面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水獭》﹝附方﹞:“月水不通獭胆丸:用乾獭胆一枚,乾狗胆、硇砂……醋糊丸緑豆大,每于食前服五丸。”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勇气、胆量相关的成语,如“胆大包天”、“无所畏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去玩过山车,因为我很獭胆。2. 初中生:他虽然有很多才华,但是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得很獭胆。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没有獭胆,努力冲刺了一年。
- 故事起源
- 獭胆一词最早出自《汉书·卷三十三·地理志上》中的记载。据说,当时有一位名叫王莽的人,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连看到獭的胆汁都会害怕。因此,他的勇气和胆量被人们戏称为“獭胆”。
- 英文翻译
1.【医】common otter gall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獭胆”与胆小怕事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只獭在面对困难时胆怯的样子,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獭胆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其他结构。
- 详细解释
- 獭胆原指獭的胆汁,因为獭的胆汁具有较强的腥味和药用价值,所以很值钱。后来,人们将獭胆比喻为胆小怕事、缺乏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