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表或行为举止不得体、不文雅,缺乏修养和礼貌。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合,也可用于文学作品中。
- 例句
- 1. 他虽然有才华,但是野庖的形象让人不愿意接近他。2. 这个人长相丑陋,举止粗鲁,真是个野庖。
- 基本含义
- 指不修边幅、不讲究仪表的人。
- 基本解释
指村野庖厨。 唐 韦应物 《西郊燕集》诗:“野庖荐嘉鱼,激涧泛羽觴。”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外表或行为举止相关的成语,如“不修边幅”、“不近人情”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与修养和礼仪相关的成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礼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爱洗脸,头发总是乱乱的,真是个野庖。2. 初中生:他不注重穿戴,衣服总是破破烂烂的,看起来像个野庖。3. 高中生:他虽然很聪明,但是举止粗鲁,完全是个野庖。4. 大学生:他不修边幅,穿着随意,给人一种野庖的感觉。
- 故事起源
- 野庖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述而》中的一则对话。孔子曾经问子路:“子见于夫子之难者三乎?”子路回答说:“曰:‘未之思也。’‘未也。’‘艰难之难者,‘无可无不可’。”这里的“无可无不可”指的是指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够接受和容忍。孔子听后说:“‘无可无不可’,‘无喜无悲’,‘无美无丑’,‘无贵无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能够接受一切,不论是好是坏,高贵还是低贱,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相对的,不修边幅、不讲究仪表的人则被形容为野庖。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野庖”这个成语与一个不修边幅、不讲究仪表的人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强烈的形象记忆。可以想象一个穿着破旧衣服,头发凌乱,举止粗鲁的人走在野外的场景,以此来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野庖是由“野”和“庖”两个字组成的,其中,“野”指的是草木丛生的野外,而“庖”指的是古代宫廷中负责烹饪的厨房。野庖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不注重仪表,生活方式粗野,不讲究礼仪和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