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做事时过于浪费和奢侈,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情况。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重视资源节约、过度浪费的人。
- 例句
- 1. 他这种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真是烧琴煮鹤。2. 这家公司过度消耗资源,简直就是烧琴煮鹤。
- 基本含义
- 指做事过度,不顾实际,过于奢侈浪费。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资源浪费相关的成语,如“草木皆兵”、“画蛇添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买了很多玩具,但从来不玩,真是烧琴煮鹤。2. 初中生:他每天浪费很多时间在手机上玩游戏,真是烧琴煮鹤。3. 高中生:他买了一辆超级跑车,但从来不开,真是烧琴煮鹤。4. 大学生:他每天去高档餐厅吃饭,浪费了很多钱,真是烧琴煮鹤。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叫鲍叔牙的人,他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弹琴。有一天,他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非常自豪地向客人展示自己的琴技,结果却不小心把琴烧掉了。后来,鲍叔牙又杀了一只珍贵的鹤来请客人吃饭,结果客人却不懂得珍惜,吃得非常随便。这个故事就成为了烧琴煮鹤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烧掉一把珍贵的琴,然后又在煮一只珍贵的鹤,形象地表达了过度浪费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烧琴煮鹤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形式上是一个动词短语。
- 词语解释
- shāo qín zhǔ hè ㄕㄠ ㄑㄧㄣˊ ㄓㄨˇ ㄏㄜˋ
烧琴煮鹤(燒琴煮鶴)
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塌美好的事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西清诗话》云:‘《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褌,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也须把温语相商,又何用烧琴煮鹤,躪玉蹂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国初説书人 柳敬亭 、歌者 王紫稼 ,皆见名人歌咏。 王 以黯昧事,为 李御史 杖死,有烧琴煮鹤之惨。”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