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秦始皇 三十四年,采纳丞相 李斯 的建议,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颁布民间有私藏《诗》《书》和百家书籍者族诛的法令。《汉书·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秦 律敢有挟书者族。”
- 基本含义
- 指利用法律的条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详细解释
- 挟书律是由“挟”、“书”、“律”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挟”表示借助、利用的意思,“书”指的是法律文件,“律”表示法律的意思。挟书律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利用法律条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 使用场景
- 挟书律常常用于形容某些人或组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故意曲解法律、利用法律漏洞或者滥用法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以权谋私、不择手段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滥用法律,损害公共利益。
- 故事起源
- 关于挟书律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中国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有关,但具体的故事已经无从考证。
- 词语结构
- 挟书律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构成了一个主谓宾的句子结构。
- 例句
- 1. 他利用法律的漏洞,挟书律来逃避责任。2. 这个组织总是挟书律,以合法的方式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挟书律这个成语:1. 将“挟书律”分解成三个部分:“挟”、“书”、“律”。2. 想象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本法律文件,然后用这本书来控制和影响他人的行为。3. 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以及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利令智昏”、“曲解法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挟书律,以合法的方式来逃避家长的责罚。2. 中学生: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利用法律的漏洞,挟书律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3. 大学生及以上:我们应该反对那些滥用法律、挟书律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