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曳缟多用于形容人行动迟缓、拖沓,表示某人做事不积极、不主动,缺乏效率。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于描述工作、学习等场景。
- 例句
- 1. 他的行动总是曳缟,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度。2. 这个学生学习曳缟,从不主动去问问题。
- 基本含义
- 指衣服长而拖地,形容人行动迟缓、拖沓。
- 基本解释
穿白绢衣服。《汉书·食货志上》:“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縞。”
- 延伸学习
- 除了曳缟,还有许多与行动迟缓相关的成语,比如“步履维艰”、“慢吞吞”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曳缟,老师都要等他很久才能开始上课。2. 初中生:他的作业总是曳缟,导致他经常交不上时间。3. 高中生:他准备考试的时候总是曳缟,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4. 大学生:他的实习表现曳缟,老板对他的工作态度很不满意。
- 故事起源
- 关于曳缟的故事并不多,但可以通过以下故事来理解其含义。相传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非常懒散,行动迟缓,经常拖沓不前。有一天,这位官员参加了一场重要的会议,但他却迟到了很久,会议已经结束了。其他官员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纷纷用曳缟来形容他的懒散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曳缟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长长的衣服,走路时衣服拖地,行动迟缓,拖沓不前的样子。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住曳缟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曳缟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动词“曳”和名词“缟”组成。
- 详细解释
- 曳缟是由“曳”和“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曳,指拖拉、拖行;缟,指丝织品。曳缟原为形容衣裳拖地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形容人行动迟缓、拖沓的状态。